当前位置:范文都 > 简历 > 职场指南 > HR管理 > 袁绍是如何管理草台班子的?
手机版

袁绍是如何管理草台班子的?

来源:范文都 阅读:1.47W 次
有人从《红楼梦》里面读出管理学来,对于《三国演义》也有人出书谈管理,这方面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很想从人性的角度去研究管理,正好最近有空对《三国演义》重新进行评注,就选一个小题目,探讨一下草台班子的管理问题。

袁绍是如何管理草台班子的?

当是时,在反董卓的旗帜下,聚集了十八路诸侯,应该说最初的召集人并不是袁绍,而是曹操。曹、袁之流最初在反董这方面目标是一致的,也都是坚定不移的。反董的原因是废旧立新,董卓想废掉白痴皇帝辩立陈留王协为帝,遭到了何氏集团的反对。从今天的角度看,废帝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因为少帝辩是个弱智,不具备做皇帝的能力,而陈留王协(即后来的汉献帝)却非常聪明,尤得老皇帝大色鬼灵帝喜爱,但何皇后阴险毒辣,毒死了陈留王的母亲王美人,陈留王被奶奶董太后藏起来扶养才幸免于难。既然如此,为什么董卓废帝受到这么大的阻力呢?原因就是陈留王的妈妈王美人被何皇后毒死后,王美人在朝廷的势力被铲除殆尽,而奶奶董太后又没有实权,朝中都是何皇后(是时是太后,也就是少帝的母亲)及国舅何进的势力,袁绍就是这股势力的中坚力量,曹操也是。尽管曹操是宦官之后,但曹操政治上却也是反宦官的,因此也是拥护何进的。三国演义对董、袁在废立之事上的针尖对麦芒的斗争刻画得非常充分。“卓按剑曰‘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庙。吾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群臣惶怖莫敢对。中军校尉袁绍挺身出曰:”今上即位未几,并无失德。汝欲废嫡立庶,非反而何?‘卓怒曰:“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袁绍亦拔剑曰:”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双方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而曹操则走得更远,干脆学荆柯刺秦王去刺杀董卓,不幸事败逃亡。

其实谁当皇帝对天下老百姓都一样,即便他是个白痴。只是对董卓而言,他不是何氏集团势力范围内的人,所以想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摆脱何进的势力,以控制局势。而袁、曹等人是何氏势力集团里面的,自然会群起反对。另外,董本是袁、何请来借以铲除宦官张让等人的,不料董的兴趣不在灭杀宦官,而在废旧立新上面,无疑触动了何氏集团的核心利益。

曹操逃亡回家后招兵买马,发文矫诏号召诸侯起来反董,是反董的组织者和发起人。那么曹操何以韬光养晦不做盟军首领而让贤于袁绍呢?三国演义里说,“操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这里曹操看中的是袁绍的出身、门第、官位,曹操后来的用人从来是不看门第的,可谓不拘一格用人才,那么曹操为什么年轻时如此糊涂?其实曹操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其一,借重于袁绍的影响力,袁”门多故吏“,话说得多直白啊;其二,袁绍起兵最多,有三万多人,其他将领大多数是一、二万,袁绍军事实力最强。何况还有个弟弟袁术、堂兄袁遗也是十八路之一。其三,曹操和袁绍当时是朝廷中反董的合作伙伴,政治利益接近,关系自然不错。在十八路诸侯中,曹、袁关系最密。其四,曹操大概也看出来了,袁绍此人”多谋寡断“,伍琼称袁”好谋无断“,袁不是自己的对手,自己好操纵。袁绍为正,自己居副,垂帘听政多爽!其五,袁绍为人多嫉,他是不可能推荐曹操为领袖的,而曹操又不能自己推荐自己,只好退而求其次,主动推荐袁绍得了。

于是乎袁绍在曹操的建议下被推为盟军领袖,袁自然少不了作势表演推诿一番,心里却也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如何管理这样一个临时搭建的、拼凑的、松散的草台班子是袁绍接下来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既如此,袁绍是如何制定管理制度的呢?

演义写道,袁绍曰:“绍虽不才,既承公等推为盟主,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袁绍虽然认识到草台班子应该建立管理制度,此言却只是口头表白对盟军管理的意见而已,没有形成文的规章制度,也没有颁布具体的纪律及处罚条例,更没有确立行动纲领和明确政治目标,当然也没有具有号召力的政治口号,比如“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比如“驱除鞑靼,恢复中华”,因此空口白话,等于废话。这大概是多谋寡断的具体表现吧。

试问,十八路诸侯为何而战?战而为何?

再看袁领袖自己如何针对制度做表率的。

袁绍接下来的话却应该让盟军将领们心凉半截:“吾弟袁术总督粮草,应付诸营,无使有缺。”这分明就是抢劫嘛。任何一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特殊的战略物资,比如现在的石油,谁抢到谁就是地球的霸主,所以美国人拼命要介入中东,三国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什么?是粮食!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一切!袁绍刚刚上任,就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题,连作秀都免了,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后来的给孙坚断粮与其说是袁术所为,不如说是袁绍的阴谋。袁绍以孙坚作为主力先锋,也有借吕布之手铲除竞争对手的目的,“孙坚乃江东猛虎,若打破洛阳,杀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与粮,彼军必散。”军阀之间的同盟从来如此,表面的合作下暗流涌动,打的是肮脏的借刀杀人主意。后来的蒋公介石大概也是从三国中悟出了什么,他的部队分嫡系和杂牌,杂牌便只有做炮灰的份。

领袖带头以权谋私,众诸侯该如何表现?同盟军还未散伙,多方诸侯就开始为粮食火并,你抢我粮,我夺你食,闹的不亦乐乎。

袁绍作为武林盟主,反董事业未成,急忙忙假公济私,以公肥私,其谋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哪里还有半点天下为公的胸怀?这样的草台班子如何收场,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既然领袖把别的诸侯当炮灰,以期保存自己的实力,这样的军队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了。先是被华雄斩了鲍忠、祖茂、俞涉、潘凤等大将,袁绍也只是说说风凉话而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真正的实际行动却什么都没有。如此看来,袁绍不但多谋寡断,而且多谋少动,不过是卖嘴皮的江湖骗子。后来的战斗更是如此,袁绍从来没有投入自己部队的一兵一卒,相反,出击的是孙坚、公孙瓒、曹操甚至王匡、鲍信的部队,在反董的旗帜下灭杀别的军阀,是袁主席袁盟主的如意算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是谁也不愿意拼死一战的,盟军基本上是一触即溃,即使可以打赢,也是虚晃一枪,出工不出力,吕布诚然英雄了得,但十八路诸侯也不是吃素的,张飞后来就与他大战300回合不分上下,何至于让吕温侯如入无人之境?三英战吕布,打得激烈的时候八路诸侯居然作壁上观,谁也不愿意加入刘备兄弟团,而刘玄德兄弟纵是有力量杀掉吕布,也懒得去表现,不如留下个活靶子,树立一个硬对手,自己还有存在的价值。

再看袁作为领袖是如何对待人才的,如何执行承诺的。

袁见到刘备那一场戏,绍曰:“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冑耳。”袁绍既不看中刘玄德的功劳,也不看中其能力,而是看中其出身、门第,可见武林盟主也不过是一个俗物。在安排关羽出战华雄时,袁绍是有顾虑的。“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这里袁绍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是其官阶。他的眼里永远只有摇晃的乌纱帽和挥舞的权杖。而当关羽斩了华雄之后,袁绍不但没有按照最初的承诺“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而是对自己弟弟袁术“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的说法采取默认和支持的态度,同样是以官阶来衡量一个人说话的分量,有无说话的资格。三英战吕布后,“八路诸侯,同请玄德、关、张贺功,使人去袁绍寨中报捷。”,袁绍对刘备兄弟虎牢关大出风头十分不满,因此奖赏之事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压根没提这趟子事儿。对于袁术给孙坚断粮之事,袁绍既然前面有话:“吾弟袁术总督粮草,应付诸营,无使有缺。”后面为什么不对袁术罪过进行处理?其所谓“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不过是句空话而已。

袁绍的管理,其实就是“有功不奖,有罪不罚。”言必信,行必果,轻言背诺的结果必然是威信扫地,众叛亲离。

这埋下了公孙瓒、刘备出走的种子。

再看袁绍是如何发扬民主作风,吸纳优秀建议的。

当曹操提出趁董卓迁都长安失去民心的大好政治时机出击董卓的建议,绍曰:“诸兵疲困,进恐无益。”庸夫鼠胆,跃然纸上。袁绍的平庸表现使得曹操大失所望,为了不失去战机,曹操决定单干,他不得不孤军深入,追击董卓,致使中伏而败。

这是盟军分裂的第一个公开的信号。

袁绍对外胸无一策,对内却苛刻、刻薄。随后,孙坚月夜获玉玺之事被袁绍穷追不舍,当众质问玉玺下落,使得孙坚出尽了丑,丢尽了人,非常难堪,双方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袁绍何以对一块石头如此动心?原来“玉玺乃朝廷之宝,公既获得,当对众留于盟主处。”看,看,看,乃是武林盟主自己想要。玉玺是皇权的象征,这暴露了袁绍的野心。但当时即便是真正的皇帝也都已经是傀儡,权力的象征已经不是和平时期的一块石头,而是谁拥有更加强大的军事实力,一块石头说明不了任何问题,袁绍此举应该考虑到对盟军是意味着什么——本来就是一个七拼八凑的草台班子,时刻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而武林盟主却在玉玺问题上抓住主力部队将领的辫子不放,无疑将是压垮盟军联盟性质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此可见袁绍始终是重形式不重实质的。

孙坚首先攻入洛阳,不但未受到任何表彰,却成为私藏玉玺图谋不轨的罪魁祸首。处于游离状态摇摆不定的孙坚不得不坚决了出走的决心。

孙坚走了,落寞英雄留下的是对军粮不济的遗恨,和被当众对质追索玉玺的耻辱;曹操走了,一代枭雄留下的是言不听计不从的愤懑,与“竖子不足与谋”的遗憾;公孙瓒也走了,留下的是奖不赏信不立的失落;刘备走了,留下的是功高因官小不受尊重的屈辱……十八路诸侯,谁还有心思留下来呢?

最后,也许不是最后,袁绍也走了,“袁绍见众人各自分散,就领兵拔寨,离洛阳,投关东去了。”武林盟主走了,好个盟主!反董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好家伙,作为武林盟主的袁主席却颠儿了!!!

三十六计走为上,一个草台班子就这样各走各的路了。反董联盟的失败不是失败在军事上,也不是失败在政治上,更不是失败在经济上,而是失败在管理上,失败在人事上,失败在制度的建立和关键领袖人物上,倘若一开始曹操没有推举无能之辈袁绍任草台班子领袖,恐怕是另外一个结果。

结局:十八路诸侯各自解散,甚至为了粮食相互间大打出手,刘岱战乔瑁,公孙瓒战袁绍,他们共同的敌人董卓依然做他的汉大丞相,袁绍后来甚至以得到他的封官而倍感荣幸。

用人唯亲,假公济私,以私心而谋公器,自古以来,鲜有不败,特说与诸公共勉。

来源:天涯社区

本文链接:https://www.fanwendu.com/zcznfw/hr/1ep8pw.html

Copyright © 2024. 范文都 All right reserved. 黑ICP备20085142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