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都 > 专题 > 热点专题 > 春秋战国人物文章:话说扶苏
手机版

春秋战国人物文章:话说扶苏

来源:范文都 阅读:7.25K 次

编者按:《话说扶苏》是作者对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的一种看法。扶苏,一位为国为民的皇长子,扶苏死了,也让秦朝的历史飞速逝去。

春秋战国人物文章:话说扶苏

人们可能都知道扶苏这个名字。但扶苏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命运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注意的人可能就不多。

秦始皇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五十年诸侯分割的局面。“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奠定了中华大一统的基础,在华夏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但这是客观的作用,秦始皇本人唯一关注的是他万世一统的权力。天下统一之后,他从不考虑人民的生死,采取李斯的极端政策,严刑峻法,进行残暴的统治。修长城,修坟墓,修阿房宫,动辄“刑徒”数十万人,可知其刑罚多么严酷。

在成为“始皇帝”以后的十一年间,秦始皇大部份时间在外巡游,威压天下,所到之处,刻石纪功,为自己歌功颂德。他主观上最大的“功业”,是摧毁文化。始皇三十四年(前213)采纳李斯建议,达到摧毁文化的极点。李斯之议曰:“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始皇制曰:“可。”——秦始皇这一声“可”,便“可”断了春秋战国辉煌的文化进程,百家争鸣到此戛然而止;几百年来积聚的典籍化作了灰烬。

始皇三十四年焚毁诗书,三十五年坑杀儒生四百六十馀人于咸阳。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法定的继承人。但他不同意秦始皇的极端政策。历史只听到扶苏仅有的一次发言。始皇坑杀儒生,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寥寥六句话,三十四个字,其价值实不下于贾谊的一篇《过秦论》。他了解当时形势,“天下初定,黔首未集”;他赞赏儒生,“皆诵法孔子”;他批评乃父的错误,“今上皆重法绳之”;他预见未来的后果,“天下不安”。因此他要求:“唯上察之!”始皇大怒,把扶苏赶出京城,命令他去上郡监督蒙恬。

不料没过两年,始皇在巡游途中身患重病,感到自己生命即将结束,这才考虑后事,为玺书赐与扶苏:“与丧会咸阳而葬。”要扶苏回咸阳会葬,自然也就继位接班。始皇未能挣扎到达咸阳,只到沙丘平台便“崩驾”了,年才五十岁!秦始皇实实在在是累死的,也是他无限膨胀的权力欲望哽死的!

始皇死时赐扶苏的玺书尚未发出,握在阴贼赵高手里。赵高与李斯合谋,立公子胡亥为皇帝,将玺书改为赐扶苏蒙恬死。《史记·李斯列传》说李斯本不同意赐死扶苏,是赵高威胁利诱的结果。其实未必。李斯心里明白,摧毁文化,焚书坑儒,他是主谋,扶苏曾坚决反对;一旦扶苏继位,他的日子不会好过。因此他赞同赵高的阴谋。

如果始皇听取扶苏的意见,大秦王朝的政局会是另一番景象。如果始皇没有贬逐扶苏,赵高李斯的阴谋就不会得逞。如果始皇的玺书及时发出,赵高李斯就不可能如此肆意妄为。如果扶苏不那么忠厚,接到玺书不即就死,蒙恬三十万大军对付赵高胡亥绰绰有馀。

但历史没有“如果”,扶苏死了!

扶苏死了,意味着大秦王朝的崩塌。咸阳城里,杀戮连连。赵高杀了李斯父子,杀了秦始皇帝十几个儿子,杀了十位公主;连带他们所有的亲属,被杀得一个不剩,最后把二世也杀了;之后孺子婴又把赵高杀掉。山东豪杰并起,天下反秦。楚项羽进入咸阳,孺子婴父子也未能幸免。立国六、七百年的嬴秦帝国,到此靡有孑遗,连一个后裔也没有留下。楚项羽一把大火,把咸阳宫殿烧个干干净净!

扶苏最大的“错误”,是不该死去。一个人的生死,决定了历史征车的走向,决定了神州大地上亿万生灵的命运!

秦始皇帝的陵墓倒是存在的,成了中国最有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应该在秦始皇陵的门前竖一尊扶苏的塑像,永远给历史以警惕。

作者:黄瑞云

公众号: 故乡读书会

本文链接:https://www.fanwendu.com/ztfw/redian/x7vzm8.html

Copyright © 2024. 范文都 All right reserved. 黑ICP备20085142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