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都 > 专题 > 学习心得专题 > 十八届三中全会热点解读
手机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热点解读

来源:范文都 阅读:3.12W 次

十八届三中全会热点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热点解读

原标题: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9日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9日召开会议,讨论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审议并同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xx主持会议。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据新华社电

【审议文件】

提请审议稿党内外已征求意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

会议认为,这次征求意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和党的十八大代表对文件稿提出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要逐条研究、认真吸收,集中全党和各方面智慧制定好文件,使之成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改革思路】

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

会议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成就举世瞩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改革目标】

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会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改革保障】

提高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

会议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投身改革事业,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贡献。

【改革步骤】

条件成熟的改革要尽快推出

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坚持深化改革、标本兼治,着力推进相关改革,条件成熟的要尽快推出,需要研究探索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加以推进。

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xx

■ 释疑

1 三中全会主要干什么?

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

10月23日,xxxx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xx表示,大家都很关注中国改革进程,我们将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活力。

2 此次改革的思路是什么?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

7月21日至23日,xx在湖北调研时指出,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0月7日,xx在印尼巴厘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的演讲。他表示,“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我们认识到,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是因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

xx指出,“当前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都在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动力从何而来,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

xx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xx表示,中国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总的是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3 改革主要涉及哪些领域?

报道称,将改革八个重点领域,包括土地改革三大突破口

日前,中国官方高层智囊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中心)首次向社会公开了其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383”改革方案总报告全文,勾勒出一幅详尽的改革“路线图”。

公开信息显示,负责方案制定的国研中心课题组由该中心主任李伟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鹤担纲领衔,国研中心多位资深专家参与写作。

所谓“383”方案,是指包含“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的中国新一轮改革路线图。

报告指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深层次体制和政策弊端,为实现中共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任务,今后几年必须在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报告强调,新一轮改革目标是建立富有活力、创新导向、包容有序、法治保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措施是推动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企业体制的“三位一体”改革。

报告认为,“三位一体”改革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此必须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垄断行业、土地制度、金融体系、财税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体制以及对外开放等八个重点领域的改革。

报告具体提出了涉及上述八大领域的三大改革突破口:

一是放开准入,引入外部投资者,加强竞争;

二是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设立“国民基础社会保障包”;

三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入市交易。

除了为改革制定“路线图”,报告还给出了改革的“时间表”,建议将改革分为三个阶段,即2013年至2014年的近期改革、2015年至2017年的中期改革和2018年至2020年的远期改革。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报道

■ 揭秘

文件起草耗时半年

历次三中全会一般会审议通过“决定”,这份文本往往被称为指导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XX年召开的xx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份文件被称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XX年召开的xx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被称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近年新华社的报道,每次三中全会的纲领性文件都经历了复杂的起草过程:一般当年春天成立起草组,多次调研、座谈,数易其稿,耗时半年完成。

起草组的负责人由中央领导担任。以5年前召开的xx届三中全会为例,起草组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负责。

由于当年会议的主题聚焦农业,所以起草组成员来自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安徽和吉林两个农业大省的负责同志,以及长期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专家学者,共49人齐聚北京。

起草组3月末成立。6个多月时间里,共召开9次全体会议、30次工作班子会议,正式修改41稿。征求意见期间,共有3000多人参加讨论。最后,形成了约1.5万字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XX年的xx届三中全会,起草组组长则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xx亲自担任。

■ 焦点

户籍制度改革

统筹城乡的改革,预期也将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的重要内容。即将于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制定路线图。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在今年3月举行的“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提出,不应将农民工市民化的难度想得太大。其成本实际上是政府、企业和个人分摊的,且很多成本会在一二十年内逐渐摊薄,政府财力完全可以承受。“最重要的是赶快行动起来。”他说。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国务院年初公布《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来,不同行业和领域都在探索改善收入分配的方法。观察家们认为,这是在为全面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路,并期待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能进一步推动这项涉及亿万人利益的重大改革。

专家们认为,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提低、扩中、控高”,即:通过改革调整现有收入分配格局,将“沙漏形”的社会两极向中间挤压,扩大作为消费主力军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最终形成“橄榄形”的收入分配格局。

推进依法治国

即将于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制定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将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分析人士称,民主进步、法治昌明是衡量改革成功的重要指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已到重大历史关口。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说:“法治不仅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的保障。”

期待住有所居

即将展开的全面深化改革有一系列宏大高远的目标,但中国老百姓可能更关心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其中一件就是“住得起房”。

住房难,是现今中国一大问题。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仅6.7平方米。

解决住房短缺,是中国35年改革开放的一大课题。

从XX年至2012年,全国五年内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1260万户,今后五年中国将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这里涉及的居民数量,相当于英国的总人口。

中国政府仍在为实现杜甫诗歌中的目标而艰苦努力。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政府职能转变

“转型”正成为2013年中国热门词汇,而作为转型的重要内涵,转变政府职能是一大要务。此间观察者称,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作为一项重大决策,将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激发市场活力。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于11月召开,在历时35年的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当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将成为推动全局改革的重要突破点,而备受瞩目。 综合新华社电

经济改革固然是外界关注三中全会的重点,但是中国官方媒体近月针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倡行政审批改革、简政放权做了一系列报道,反映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议题。

——新加坡《联合早报》

预计中国新领导层的改革可能包括转变政府在经济中的职能,让经济从依赖投资转向依赖消费和服务,从而实现再平衡,将城镇化作为下一个重要经济增长驱动力,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创新能力。

——美国《华尔街日报》

话语必须转化为行动。中国没有那种奢侈的条件,能够让所有的改革都等到时机成熟才启动。中国领导人可能不得不承担起更大的风险,加紧推动亟需的改革。应该认识到,中国政府的谨慎或许反映了其经济和政治智慧。——英国《金融时报》

中国的开放,从上海自贸区到澳门的横琴模式,都是试验性质,摸着石头过河,看似大胆,但又兢兢业业,如履薄冰,要不断总结经验,将优点极大化、缺点极小化,才向全国推广。它和运动型的政策,有本质上的差别。——香港《亚洲周刊》

在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国领导人高频率地总结改革、强调改革、部署改革,无疑具有极强的政策定调意义,同时也极大地稳定和提升了国内、国际对新一轮改革的预期。

——香港《大公报》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任务与定位十分清楚,就是要将“改革尚未成功”的改革继续下去,“开放尚未彻底”的开放继续下去。所以,还是改革开放,只是需要更深入、更全面实施。 ——台湾《经济日报》

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将进一步深化五大重点领域改革

下个月,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由于全会将重点讨论并出台影响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发展方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市场各界对此充满了诸多期待和猜测。笔者拟就这次全会可能涉及的重要改革内容做一前瞻分析。

首先是行政体制改革。由于党的十八大重申“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必将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下一步改革的主导思想。为贯彻这一主导思想,就必须回答“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如何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等一系列行政体制改革难题。

今年以来,新一届政府3个月完成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6个月取消和下放210余项行政审批事项,超过本届政府承诺总数的35%以上。9月底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挂牌成立,更采用公布“负面清单”的方式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但近年来地方政府公司化倾向严重,“诸侯经济”问题突出,必须通过行政体制改革来解决。预计行政体制改革将成为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次是财税体制改革。上世纪90年代初进行的分税制改革让中央政府财力偏弱状况得到改善,但经过近20年发展,新的税制不合理问题凸显出来,例如地方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债务问题严重、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等。2012年,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1%,而地方财政支出却占政府总支出的84%。今年以来,新一届政府先后扩大了“营改增”试点,停建、禁建政府性楼堂馆所,启动了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等。预计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将就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关系,适当提高地方政府在部分共享税中的分成比重,增加中央财政支出项目范围,开征资源税、环境税、房产税,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另外,如何完善财政预算、转移支付和公共支出绩效监督制度等也有望成为财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

第三是金融体制改革。尽管近年来中国的金融改革持续推进,包括大型国有金融机构股改上市、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启动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等,但影响金融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和境内外资金配置效益的诸多因素仍未有根本性的改变。今年以来,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有所加快,如取消贷款利率限制、提高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整体配额、开展村镇银行的试点等,特别是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为进一步探索金融改革方向提供了新的途径。预计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将重点关注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取消存款利率限制、推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资本账户开放、设立民营银行等方面。

第四是土地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新一届政府多次强调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解决城乡统筹问题。为此,必须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有所突破。今年以来,国务院已要求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部分省市也已宣布放开中小城市户口迁移限制。预计这次全会将会明确土地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第五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目前大多数资源类产品价格仍在很大程度上由政府控制,这影响了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和资源配置效益。今年以来,政府已先后解除了对电煤价格的干预,进一步调整了成品油定价机制。预计全会将进一步明确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路径,包括推进电价、天然气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电、用水、用气等阶梯价格制度等。

除上述五大方面的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外,预计全会还会对国有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基本民生保障制度改革等方面有所涉及。

当然,在密切关注这次三中全会可能出台的诸多改革措施的同时,我们不应对改革方案的细节和短期可能带来的效果寄予过高的期望,毕竟改革绝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改革的执行力和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

三中全会税改制定新目标 遗产税成最大争议

“适时开征遗产税”“个人所得税实现个人结合家庭综合计征”“营业税改增值税”“转移支付改革”等有望进入三中全会文件草稿,目前正在征询各方意见并进行修改调整

距离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在京召开仅余一个月的时间,尽管对于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路径、方式和方法尚有争议,但最高决策层对于未来财税体制改革具体目标已经渐趋明确且形成共识。

目前,全国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下称“预工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就三中全会讨论财税体制改革的议题清单提出意见和建议。《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实现个税个人结合家庭综合计征”“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调整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适时开征遗产税”等,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有望在三中全会上予以讨论,在形成共识后,将以“原则性短语”进行表述,出现在大会文件当中。

国务院参事、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收学院副院长刘桓日前向记者表示,包括财税体制改革在内的全会有关文件,正在修改之中。

在此之前,中央财税改革领导小组已经设立,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任组长。该小组已经前往浙江、湖北等地,对财税体制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调研,并在一定范围内听取各界对于财税体制改革目标与路径的意见。

四项“目标”有望列入全会议题

“负责草案起草的执笔人员一般是财税相关部门的具体科室人员,按照财税改革涉及的税制改革、财政体制、预算等种类分别调集不同科室的人,组成一个文件起草班子,各自负责自己范围内的工作。”接近决策层消息的人士称。

据悉,起草工作自十八大后开始,并制定了具体的流程,目前工作还在反复研讨中,部分接近尾声。

上述人士表示,对于财税改革,目前涉及的领域主要有国税总局、财政部和预工委3个部门,其中行政性条款由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负责起草,而人大职能范围的则归属到预工委。草案的核心内容将继续延续十八大精神,并做进一步细化。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召开,大会报告对财税体制改革提出的目标是: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对此,该人士表示,结合十八大精神,个税、营改增、转移支付等热点话题将被写入草案。“但草案中表述更多会用比较简短的话语阐述,比如遗产税开征、个税要实现个人和家庭相结合的综合计征方法等内容,不过意义却不同。”

历届三中全会中,通常会通过大会决议和会议公报的方式,对未来一个阶段党治国理政的目标、路径进行原则性的表述,而通常不会涉及具体的执行细则。按照全会提出的原则目标,相关政府部门会分解任务,并逐步制定执行细则。

渣打银行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三中全会议程经过广泛的思考及调查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智库起到重要作用。报告指出,改革者在重要部门担任领导职务,如周小川(央行)、楼继伟(财政部)、刘鹤(国家发改委),这应会有助于减轻反对的声音,尽管部门内部可能还会有阻力。

该研究报告最后预计,根据自XX年以来的历史经验及持续观察,中央核心领导可能会在全会前夕赴地方考察调研,并在此期间释放重要改革信号。

遗产税成最大争议

“一直以来,遗产税作为财产税重要一项,在xx大、xx大的时候也写进了三中全会草案,但因为缺乏系统的征收范围和税率等细化内容,最终无疾而终,其主要原因是目前职能部门对这块工作仍在相互博弈,致使目前没有形成成熟的机制。”中央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说。

刘桓也表示,目前遗产税的推出时机并不成熟,还需要过三四十年才可行。在他看来,征收遗产税不符合当前中国的养老模式。与美国以国家养老模式为主不同,中国是以居家养老为主,少数人群则依靠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在中国,赡养父母是子女的责任,如果目前国家推出遗产税,必然会遭受很多反对意见。

此次遗产税写进草案,很大原因是基于当前收入分配改革过程出现的问题。遗产税作为直接税的动态因素,在税制改革以降低间接税提升直接税为主要方向的基调下,开征遗产税对调节收入分配起到积极作用。

2012年2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等《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首次提出了开征遗产税的话题:“研究在适当时期开征遗产税问题。”随后,社会机构和高校纷纷开始关注遗产税课题。

记者了解到,按照三中全会文件起草流程,行政部门起草以后,交给上一级的司局部门审核,期间对起草内容做进一步的修改和研究,然后再把草案上报部长级别,部级领导根据十八大精神对草案基调做缜密的研讨,并做意见归纳,经过一番讨论后,草案又再次回到执笔人员处,最终确定方案的思路。“对起草小组来说,社会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会成为他们参考的一部分内容,但不限于课题内容,很大程度上,这些课题内容成为他们草案的关注点。”上述消息人士称。

实施需选时机

今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在京发布《遗产税制度及其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启示》课题中期成果报告。报告认为,开征遗产税的时机已经成熟,建议在“十二五”期间征收,最迟在2015年征收,起征点定为500万元。

课题组还对世界上188个国家进行统计发现,有遗产税或赠与税以及对遗产赠与用其他税收调节的国家共114个,约占61%的比例;不对遗产和赠与征税的国家占39%。

研究发现,对遗产征税国家大多是当今最具效率和竞争力、科技领先的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其gdp总量占到全球总量的70%以上。

不过,报告与遗产税最初的设定条件存在差异,这或将是其被推迟的一个原因。参照XX年9月公布的《遗产税条例草案》第七条,遗产税的免征额为20万元。目前居民最大宗的投资品是房地产,市价低于20万元的房产如凤毛麟角,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与遗产税相关。

对此,北师大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此前也表示,下一步北师大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将对中国人目前的财产分布状态特别是老年人的财产状态进行摸底,并对遗产税的起征点、覆盖人群、影响等内容进行细致研究和具体测算。

数据显示,收入分配改革意见出台7个月以来,有关调查显示,平均每天申请去海外的中国亿万富翁达1.7个。如果现在推出遗产税,估计很难征收,而且对一些企业家带来压力。

本文链接:https://www.fanwendu.com/ztfw/xdthfw/e1mq4v.html

Copyright © 2024. 范文都 All right reserved. 黑ICP备20085142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