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都 > 个人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精选 > 基层干部谈乡村振兴心得体会(通用4篇)
手机版

基层干部谈乡村振兴心得体会(通用4篇)

来源:范文都 阅读:9.12K 次

基层干部谈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1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民必须富,让人们愿意回。乡村若是“梧桐树”,便会引来乡贤游子们这些“金凤凰”,正所谓“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乡村的振兴发展的对“城归”的引力第一要义就植根于农民生活的富足,从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治安、养老方面成为农民最为关心最为迫切的问题,只有为农民生活奠定坚实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又能够不断促进广袤乡镇百业兴旺,以创业促就业、增收入,从而打开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从而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基层干部谈乡村振兴心得体会(通用4篇)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村必须美,让人们回得去。农村是农民的家,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改变农村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还农村以“松月夜生凉,风泉满清听”的随意而居是游子们的虔诚向往。而当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块块土地;当生活垃圾玷污了弯弯清泉;当秸秆焚烧污浊了朗朗晴空,乡村的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直接影响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谈夯实返乡回归之基?失去了乡村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质、安全的食品,乡村振兴就失去了游子们的青睐,就失去了永续利用的战略资源,何谈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才是乡村振兴的依托。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业必须强,让人们留得下。兴业致富是许多人逐梦的源动力,而守业安居则是广大农业经营者的定心丸。乡村留得住人才是乡村持续振兴发展的应有之义,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让“城归”留下创业守业的必由之路。当农业搭上“旅游+”的快车,乡村旅游便为乡村提供了“重塑”与“再生”的机会。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宁静致远,田园丹青的乡村旅游因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人们新的选择,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方能不断填充着乡村振兴的底色。

基层干部谈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2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脱贫、求振兴都是增进人民福祉的“接力赛”。越到接近脱贫终点的关键时期,越要保持一鼓作气、善始善终的攻坚态势,从脱贫攻坚中总结经验,稳扎稳打冲刺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将共同富裕的“接力棒”顺利交接到乡村振兴。

激发内生动力,聚力跑好“第一棒”。脱贫攻坚,久久为功。防止返贫增贫关键在人,在于实施“扶志扶智”工程,从根本上改变“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要通过农民夜校、文化下乡、好人好事评选等载体,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教育,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感恩奋进的新时代乡村文明新风尚,激发贫困群众致富积极性和脱贫志气;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文化、知识与技术教育,增强其脱贫致富能力,真正实现从“被动扶”到“主动兴”转变,积蓄脱贫奔康的强大内生动力。

聚焦问题短板,整改提升“接好棒”。控制贫困户增量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在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时期,一方面要重点攻克剩下的“硬骨头”,另一方面要有效控制新增和返贫人口。要针对处于贫困边缘的非贫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聚焦影响致贫返贫的问题短板,找准“病、学、灾”等致贫返贫原因,划定支出预警线、识别高风险农户,划定收入资格线、框定易返贫贫困户,对识别出的易致贫返贫对象,因户施策、分类提供保障措施,为赢得全局夯实基础。

强化利益联结,产业扶贫“传好棒”。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不能为了脱贫而脱贫,要在建立完善常态长效的脱贫致富机制、为乡村振兴奠定扎实基础、统筹做好二者衔接上下功夫。发展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是脱贫致富、实现长效脱贫,稳定巩固脱贫成果的核心手段。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地方特色优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有效拓展对接市场,助力产业换档升级,壮大集体经济,实现“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转变。

回望“雄关漫道真如铁”艰难的过去,瞭望“乘风破浪会有时”崭新的未来,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这重要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乡村振兴战略,深刻把握了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了我国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一位党员干部要立足自身岗位,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始终坚持对党的信仰。俗话说:人生如船,信仰如灯。人生有了灯塔,奋斗才有方向,道路才不会迷失。怀揣对党最纯粹的忠诚,才能使我们不偏离党指引的道路。大山深处无数教师因怀揣信仰的爱而坚守大山数十载,扎根基层的黄文秀因怀揣信仰为农村发展奉献青春和生命,更有无数各行各业的战士、英雄,因怀揣信仰而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一名战士,而信仰是支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无限力量。只有坚定对党的信仰,理想才不会动摇,精神才不会缺钙,才能在乡村振兴平凡的工作中闯出一片不平凡的天地。

始终坚持实践出真知。“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作为党员干部,确知此事要躬行,必须下到农村,走上田坎,投入其中常思索,落到实地广调研。瞄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如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就以乡村旅游为基点,地势适中,得天独厚那就发展特色农业,总之因地制宜、埋头苦干的搞好发展,切勿凭空推断,浮于表面。理论决定高度,实践决定深度。党员干部思想解不解放,担当作为如何,创新力度大小,直接影响了工作的落地和预期效果,而实干往往是最有效的检验方式。党员干部要在实干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实干中磨练才能增长知识,才能在实干中成长成才。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如果说党是一棵树,那人民就是土壤,是生命之源,是失去了人民这个土壤,那就成了无本之木,无缘之水,发展将举步维艰。人民群众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受益者。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一枝一叶总关情”。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揭示了一个真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彰显,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发动群众,凝聚引领群众,服务联系群众,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基层干部谈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3

“撸起袖子”——做新时代先干敢干的“弄潮儿”。党员干部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目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凡事“想在前”“冲在前”“干在前”,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谋其责”,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勇于啃最硬的“骨头”,敢于扛最重的责任,在攻坚克难中推进工作落实,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甩开膀子”——做新时代能干会干的“领头雁”。新时代有新要求,党员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群众,脚沾泥土、心怀真情地关心群众疾苦,感受群众冷暖,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并有的放矢地解决真问题,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党员干部要拿出“实干家”精神,在工作中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群众形成共同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切地参与到群众工作中,当好基层工作发展的“领头雁”。

“沉下身子”——做新时代真干苦干的“孺子牛”。党员干部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扑下身子,行而为之。把自己定位成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把务实的事业心融入到平日的工作中。

党员干部要身上多点“烟火气”,习惯于坐在小板凳上和群众唠家常,坚持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中解决好群众遇到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坚持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中提升各项工作质量水平。党员干部要扑下身子干工作,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恪尽职守,永不懈怠。

基层干部谈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篇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__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乡村振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乡村的振兴离不开各级领导和政府的顶层设计。空壳化、老龄化、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是一些贫困乡村的现状。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支柱产业,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顶层设计,走出高楼,深入调研,认真研究分析,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乡村的发展出谋划策,让城市的资本、人才、学校等要素向乡村流动,促进乡村的发展,让乡村成为看的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村落。

乡村的振兴需要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党组织书记。“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的发展需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秦玥飞、黄文秀......等一大批乡村干部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知识为乡村的发展出谋划策,将知识转化为村民发展的动力,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鼓励更多年轻优秀的干部投身基层,加入村两委班子,吸引新型农民返乡创业并成为乡村“领头雁”,是我党目前三农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只有农村支部强了,农民有了带头人,农村才能富裕,农村才能增收致富。

本文链接:https://www.fanwendu.com/xdthfw/jingxuan/qmrqx6.html

Copyright © 2024. 范文都 All right reserved. 黑ICP备20085142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