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都 > 学生 > 节日庆典 > 十一国庆节 > 15年看开国大典心得体会
手机版

15年看开国大典心得体会

来源:范文都 阅读:6.8K 次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亿万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样一个难忘的历史瞬间,油画家董希文据此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无疑是惟一的权威之作和经典之作。

15年看开国大典心得体会

《开国大典》巨幅油画创作于一xx二年,完成于一xx三年。画幅高二百三十三厘米、长四百厘米。《开国大典》所展现的场面十分壮观,画面的近景是天安门城楼的一角,五根红色大柱排列在左部,按实际情况,右边还有一根柱子,被画家大胆去掉,这就给画面中心留下了充足开阔的空间,使城楼上的领袖与广场上的群众遥相呼应,即庄重神圣又热烈绝庆取得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在这样热烈而又静谧的历史时刻,共和国的领袖在开阔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一幕:毛泽东站在麦克风前,从容庄重,神采奕奕,在他的身后,朱德一脸喜气,刘少奇正视前方,周恩来潇洒豪迈,宋庆龄的慈爱,李济深的满足,郭沫若的忆惜抚今,张澜的落拓大方,高岗的拘谨严肃,各各不同的神态风度,让我们看到了各自的阅历,性格,真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画面上,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天安门广场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整幅作品构思宏伟,气派非凡,喜庆热烈,完美地表现了新中国的辉煌气势。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董希文也煞费了一番苦心,由于当时条件的限至,他只能根据现有的照片画些简写,并使得本来有较强明暗关系的照片变成处在平光中的美术造型形象,以此求得了所有人物在画面上的和谐统一。他借鉴了敦煌唐代壁画的容华贵,唐代人物画的造型气质,以及明代肖像画的处理,不但将领袖们的仪表动态刻划的惟妙惟肖,而且将人物内在的气质和精神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开国大典》在油画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油画新风貌,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使油画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画面的喜庆气氛是由地毯、红柱、灯笼和广场上的红旗的红色基调所形成的,同时红色也有一种庄严与隆重的感觉,有力地烘手托了开国大典的主题。这种近乎纯色的色调构成与西方传统绘画的灰色调大相径庭,地毯的图案及灯笼、柱子和护栏等都具有文化符号的隐喻性,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典型的中国审美趣味的油画风格。

《开国大典》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可观的,其重要的贡献也是不可替代和否认的。《开国大典》之所以广为流传、妇孺皆知,并且成为美术鉴赏的精典范例,除了它的艺术价值以外,不可忽视的是它的历史、政治意义,这幅油画是政治要求与象征性手法的结合,是画家的精神状态以及艺术上的追求相统一的,《开国大典》在革命历史画中是最有生命力的。

作为一幅经典名画,《开国大典》曾历以劫难:由于历史的原因,作者在生前对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做过两次修改,第一次抹去高岗,第二次改掉刘少奇,第三次靳尚谊和越域按照指示在他们临摹复制的《开国大典》上删去了林伯渠。每一次改动都能听见艺术在政治的重压下沉重的喘息声,一幅画,总能折射出一个画家乃至一个时代的命运。因此《开国大典》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巨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不仅是民族油画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它被几次改动的坎坷经历,画面上被作为见证的明显痕迹,则永远刻下了那段令人难忘的曲折历史。

在迎接祖国华诞六十周年之际,我们再一次欣赏这幅经典油画,还是依然被那宏大的场景所吸引,被那庄严的时刻所震撼,被领袖们的风采所倾倒!仿佛依然听得见新中国的历史车轮从《开国大典》那一刻起隆隆地走过了六十个年头,又继续向前迈进了!

本文链接:https://www.fanwendu.com/jrqdfw/guoqing/9p0x4v.html

Copyright © 2024. 范文都 All right reserved. 黑ICP备20085142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