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都 > 工作 > 工作报告 > 事迹材料 > 创业种地事迹材料(精选5篇)
手机版

创业种地事迹材料(精选5篇)

来源:范文都 阅读:5.54K 次

创业种地事迹材料 篇1

我叫杨振武,男,现年38岁,环县环城镇肖川村毛塬组人。家庭共6口人,承包土地面积120亩。20xx年实际种植小麦20亩、玉米40亩、胡麻25亩、荞麦20亩、黄豆15亩。据有关部门统计测算,今年实收亩产分别达到300公斤、600公斤、150公斤、240公斤和300公斤。粮食总产累计43.05吨。产值累计9.6万元,扣除生产成本,纯收入2.8万元,亩均230元。应当说,今年我县的农业生产气候条件并不理想,特别是入夏以来长期干旱对粮食生长极为不利。但尽管如此,我户的粮食生产仍然获得了较高的产量,仍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总结起来,我认为主要有这么几点原因:

创业种地事迹材料(精选5篇)

一、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备了一个种粮大户应有的基本素质。我承包这么大的面积土地从事粮食生产,既得到了县乡两级政府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生产过程中村领导及时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我深知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搞好生产的重要性,遵循“与邻为伴,与人为善”的原则。多年来,我与本村农民相处一直非常融洽,亲如一家。

二、我科技意识强,能主动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由于年龄轻,文化程度较高,接受能力强,知晓“科技就是生产力”的内涵,对科技要求迫切,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更是趋之若鹜。在县乡农技人员的精心指导下,今年我在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上实现了三个突破:

一是品种应用有突破。今年种植粮食品种全部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能力强的杂交组合,优质良种应用比例100%。

二是施肥技术有突破。我通过阅读大量的农业技术书籍,对各种作物的施肥量和施肥种类做了深刻的调查,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因地制宜,科学施肥。

三是种植措施有所突破。今年我所种玉米、黄豆等作物,全部使用机械化覆膜技术,大大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四是病虫防治有突破。在镇农技部门的悉心指导下,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采取以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办法,利用田埂作物保护天敌,严格按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用药,严格控制农药用量,病虫损失率控制在4%以下。

三、推行机械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我在农业机械的投入上毫不吝啬,先后筹集资金近5万元,购进了旋耕机1台、播种机1台、喷雾器1台、200拖拉机1台、覆膜机1台,进行田间机械化作业。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缓解了劳动力匮乏的矛盾,同时也节省了生产成本。

四、农业政策扶持力度大,种粮大户生产积极性较高。

农业生产离不开好的政策,今年我在各职能部门的帮助下,争取到三项政策的支持:

一是提升行动的倾斜。今年我户被县环城镇定为粮食种植大户,因此,我种植的120亩中粮食作物得到了县乡农技部门的全程服务,又享受了每亩10元的“良种良法”配套补贴。,

二是农业补贴的惠泽。今年我购置的农机享受补贴超过1万元,种粮大户享受补贴20xx元,两项补贴的落实,有效缓解了我资金不足的困难。

综上所述,我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周边农户取得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我还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支持力度,完善补贴办法,真正将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具体惠农政策落实到实际种粮大户手中。

创业种地事迹材料 篇2

奉新县冯川镇城郊村失地菜农余家模,现年56岁,20xx年投资五十万元,在宋埠镇青湖村个人承包200亩土地种植蔬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蔬菜生产经营上,他大胆研究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积极探索蔬菜种植高效新模式,解决周边村富余农村劳动力30人就业,实现了依靠科技共同致富。该基地主产辣椒、茄子、长豆角、黄瓜、葫芦及反季节的多种蔬菜品种,每日平均供应1500-20xx斤鲜菜,丰富了市民的蔬菜种类,确保市场供应,平抑了蔬菜价格,同时当地农户因土地流转获利在8万元左右。

20xx年他推广的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菜,年产150吨,纯收入31.5万元,此方法省工省投入高收益,成为享誉全县的瓜薯菜种植科技标兵。

为发展“两高一优”瓜菜生产,20xx以来,余家模认真钻研瓜菜种植技术,先后总结摸索出了甘蓝—西瓜—玉米—白菜和甘蓝—甜椒—玉米—香菜两种菜粮高效种植新模式,其中采用的甘蓝—西瓜—玉米—白菜模式种植20亩,平均亩效益6200元,实现效益13万元,两项合计创效益25.4万元。同时, 他还通过自己技术创新,采用嫁接技术,研究出了超大西瓜培育技术,20xx年—20xx年先后培育出10余个瓜重超20公斤的超大型西瓜,他将自己研究的技术和新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先后接待周边群众参观300余人次,带动农户150户,带动推广“四种四收”高效种植模式1000亩以上,新增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他致富不忘众乡亲,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几年的种植经验介绍给同村及周边村百姓。同门兄弟人余家水家贫如洗,两年前,余家模得知余家水有种植大棚蔬菜的意向后,主动借5000元帮助余家水2亩大棚辣椒,当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如今,余家水三间土房已不复存在,盖上了新瓦房。得到余家模直接帮助的还有余同付、洪克均、宋士云、洪振国等12户。在余家模的直接帮助带动和影响下,城郊村、青湖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已达30多家180多亩,仅此一项每年收入可达50万元。现在城郊村蔬菜种植再次成为该村支柱产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和农户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当地蔬菜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业种地事迹材料 篇3

1975年出生的---,1998年毕业于-----学院。从农村里跳出“龙门”的他,毕业后再次回到农村当起农民,靠着自我摸索在农村创业,他走上了发家致富路。

每个创业的人都有过不同的坎坷,认准了创业的方向就要做出百倍努力。刚开始,---养过虾、种植过西瓜,但是慢慢地他发现这些不是他要发展的方向。于是他决定重新寻找创业的方向,经过长期的调查和研究,他决定引种北海1号哈密瓜,进行大棚种植。对于没有大棚种植经验的他来说,大棚种植是个全新的领域。于是他从头学习,每天泡在大棚里十几个小时,精心的护理自己种植的哈密瓜,一天天看着它们的成长,就像盼望自己的孩子快点长大一样。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首批哈密瓜成熟后,瓜肉香甜可口、口感清爽,一上市就被客商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抢购一空。

首次的成功使---更加坚定了走发展北海1号哈密瓜道路的信心。去年秋天,他把哈密瓜种植面积扩大到15亩。为做好技术管理,他请来农业专家授课,并大胆采用滴灌技术、整枝茎部涂药、人工授粉等高科技技术,达到抗病虫害、提高哈密瓜品质的效果。到11月份,他一个成熟的哈密瓜可以达到2公斤,又以每公斤11元的高价被客商抢购一空,---再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的棚室哈密瓜种植成功后,村民们赶来参观学习,他总是热情接待,耐心的解答,并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种植经验传授给他们,希望带动大家一起发展北海1号哈密瓜。他还说,希望今后可以成立哈密瓜种植培训基地,承担起向周围村民无偿提供参观学习和培训服务的工作,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民做点好事。

今年村委换届选举,---高票当选---党总支部委员。村民们都说:“这个年轻人踏实、肯干、热心,我们相信他能有一番作为,相信他是一个热爱土地、心里装有群众的人,因此大家毫

不犹豫地选他。” 对于今后的工作,---有着自己的规划。他说:“村民的信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自己只是在埋头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却不曾想到,也能给他人带来帮助,这更加鞭策我要加倍认真工作,不辜负群众的希望。”---村是一个咸水养殖大村,有一千多亩规模的对虾养殖。---看到虾塘对虾出售完后,大片虾塘空闲着,白白浪费了土地资源,觉得非常可惜。因此他想是不是可以把虾塘里的水放完,试种哈密瓜。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积极上网查找资料,发现浙江三门县已经有这样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从三门县的经验来看,虾塘中的矿物质含量丰富,种出来的哈密瓜特别甜,皮色也好看。另外,一般情况下瓜类在同一块土地上是不能连作的,但在虾塘内每年都可以种植,因为对虾与哈密瓜轮作后,土地肥力足,瓜种了后有根瘤菌,对对虾和哈密瓜都有好处,肥料省,发病少。

三门县的“种养结合、瓜虾轮作”模式,对---有很大的借鉴和推行价值。虽然---与三门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方面有不同之处,但只要开发利用得当,技术到位,这个新模式是能够在---出成果的。 有了这一发现,---决定要抽出时间,确定几个虾塘,进行小规模的试验,投入成本不会过大。如果试验成功,将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这样不仅能给村民创造出一条新的发展思路,还能让---村生产的哈密瓜香飘天下!

创业种地事迹材料 篇4

徐春发,男,现年41岁,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现担任江西省祥橱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江西省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自20xx年创建江西省祥橱实业有限公司以来,依靠团结务实领导集体,锐意进取,勇于创新,顺应改革形势,不断完善企业制度,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凭借过人的魄力和胆识,独特的经营管理手段,创新思维,带领团队克服困难,努力奋斗。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扩大规模求发展,他引领着一家资产只有几万元的小团队发展成为一家拥有“绿色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省名牌产品”的农业产业化省级优秀龙头企业。现如今他也从一个推板车叫卖的小商贩到如今成为总资产316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617万元,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大型民营企业家。

一、 艰苦创业,矢志不渝

1983年的那一天,在南昌市喧闹的墩子塘综合市场,突然冒出一个14岁的小男孩。他推着板车,用稚气的童音大声叫卖:“酱油、榨菜、萝卜干咯„„”,他就是尚未读完初中便中断学业、跟着家人从蒋巷来到南昌谋生的徐春发。

1993年,洪城大市场竣工开业,徐春发审时度势,买下了一间50平米的店面。他给自己的小店取名“旺发”,除了经销还搞批发。徐春发认准一个理: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正是这个理念,让徐春发在诚信经商、热情待客、依法纳税的同时,做了很多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14岁到40岁正是风华正茂的黄金时段,徐春发用自己的黄金时段在人生道路上打磨、锻造,各色各样酸甜苦辣的调味品,见证了他在创业路上所经历的各色各样酸甜苦辣的调味人生。时隔20xx年,不经意中市民发现,市内和周边20多条公交线的公交车统统“变脸”!新“脸”被色彩斑斓的“祥橱”鸡精、胡椒粉等调味品所覆盖,“调味专家”随着车身行驶的轻微晃动,向行人点头示意,流光溢彩的画面勾住了行人的眼,勾起了人们对味觉的憧憬。

二、学习理论,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

他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具进,不断开拓创新。他思想活跃,不断更新创业观念,艰苦奋斗,自主创业,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市产生深远影响。他富有责任感、使命感,有奉献精神,受到广大青年的拥护,他的创业精神和业绩是全市青年的创业典范。如今,他的企业可以吸纳近200人就业,为当地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起草编写了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Q/JXC001《辣椒系列调味品》、Q/JXC002《海鲜、肉、禽系列调味品》、Q/JXC005《鸽精调味料》、Q/JXC006《厨房勾芡用淀粉》、和Q/JXC007《桂皮》。

他主持先后完成了“30g精品炒菜王调味品生产加工项目”、“150g排骨鲜味王调味品生产加工项目”、“鸡精调味料技术标准及特性指标制定的研讨”、“利用生物酶—膜反应耦合技术生产鸽精”和“酵母抽提物在食品加工业中的应用”等一大批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的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项目,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成效和社会效益,大幅度提升了公司的生产能力和技术经济指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为公司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研发利用生物酶一膜反应技术生产“鸽精”的工艺研究通过省科学技术签定,并获南昌县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南昌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填补了江西省调味品行业的空白,翻开了江西省调味品行业的首页。

市场上复合调味品的数量和种类相当之多,他通过多年复合调味料研发经验,特别提出以下几方面复合调味料精品研发的思路:1、 家用调味料的研发 2、 餐饮专用调味料的研发 3、食品工厂需要复合调味料的研发。

三、 专业打造,优化品牌

也不知从何时起,超市货架上的调味料品种越来越丰富,顾客可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大。可就在近一两年,调味料专柜上的大部分位置被同一个品牌占据着。从每餐必备的鸡精到早餐使用的粉面调料,从典型赣味的麻婆豆腐到沿海风味的海鲜鲜味王,从精致小巧的瓶装到优质实惠的袋装,还有花样繁多的各式香辛料系列、复合料系列以及卤料系列等,正所谓百味可口,让人垂涎三尺。

说到将一位头戴厨师帽、手拿小汤勺、憨态可掬的小厨师作为吉祥物,想必大多数人更加确定这个品牌的名称就是祥橱。其实,好的产品名称能让企业的品牌形象保留于广大民众的印象中,从而对其产生有影响力的品牌信任感与亲切感。据徐春发介绍,“祥橱”取意为吉祥如意的健康美食,正如LOGO中从“橱”字延伸出来的一撇象征一把调味勺,外边框下部的突出部分好比一个炒菜锅,整体看起来就像是将祥橱的调味品慢慢地添加到锅内,从而烹调出一道美味的菜肴。徐春发在包装设计以及品牌的整体策划上,非常注重每一个设计上的小细节,希望将一个完美的形象呈现给广大市民。

四、 质量造就名牌,名牌成就市场

“产业报国,造福社会”是徐春发早已确立的创业理想;“人民健康高于一切”是徐春发始终恪守的企业道德准则。徐春发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走品牌发展战略,以品牌战略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坚持倡导健康的饮食理念,坚持走科技兴企之路,建立了一流的中心化验室和质量监控系统、完备的市场服务网络、诚信的企业文化,以品质创立品牌、以服务维护品牌、以文化培育品牌,从而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信赖。因此,徐春发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视诚信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视关爱人类的健康为最高天职。

徐春发反复强调,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质量就是无声的推销员,没有对产品技术、质量的精益求精,产品就不可能有竞争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也是不可能的。他在企业确立“顾客主宰质量”、“质量从设计开始”和“产品质量取决于公司的人员质量”的质量理念。

他制定出严密的采购控制程序和原材料检验验收作业指导书,通过对供应商的调查、质量保证能力评审、产品验证、试用、有关协议及合同的签订,确定合格供应商及其产品。经过严格的层层把关,保证实力供应商进入祥橱公司的配套体系。他建立完善的生产调度指挥制度,建立质量预警系统,畅通质量信息网络,把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到生产中去,不定期对公司产品关键区域进行内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报。加大质量管理的绩效考核力度,做到有奖有罚,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质量管理积极性。

徐春发始终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站稳市场,用质量公式做标尺,用监管制度做保障,用科技创新做支撑,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

五、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企业的发展跟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心是分不开的。作为民营企业家的先进代表,徐春发荣获了“江西省优秀厂长”、“全民创业十大标兵”、“五一劳动奖章”、“南昌县十大杰出青年”、“南昌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和评为“南昌县政协委员”,由南昌市委宣传部宣,《南昌晚报》以“徐春发从板车夫到调味品大王”为题、《南昌日报》以“调味专家调出百味人生”为题等先后四次报道了徐春发同志的先进事迹,江西人民出版社《创业英雄谱》中刊登了徐春发同志的先进事迹。可是他并没有表现出一丝的傲岸不群,反倒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直表达对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各经销商、消费者的谢意,希望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能够更多地反哺社会。祥橱调味品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收购于本土的农产品,企业一直在不断让利,希望能够带动农户进行大蒜、生姜、辣椒等农产品的种植。徐春发主持完成的“复合生物酶可控水解与膜分离耦合技术生产鸽精”项目带动年产240万只乳鸽的乳鸽养殖基地的形成,促进南昌地区乳鸽产业的发展及南昌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乳鸽的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生产经营模式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乳鸽的产业化发展,大大提高农民养殖乳鸽的积极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尽力的帮助农户增收致富时,徐春发还不忘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整个公司里大概有1/3的员工都是下岗工人进行再就业,目的在于尽量帮助他们度过经济难关,20xx年被相关部门评为“江西省下岗工人再就业基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未来调味品市场新的需求与更高的要求,徐春发正不断思索、不断求新和不断开拓。徐春发也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他所钟爱的事业上,在调味品这个平凡的市场上默默耕耘、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践在心中曾经许下的誓言。他时刻不停地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做得更好。

创业种地事迹材料 篇5

从一个怀揣梦想靠月收入几百元的打工仔,到一个崭露头角拥有40多名工人的企业带头人;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毛头小子,到一个敢于创新,追求进步的业界精英,平凡的黄文学用十几年的坎坷经历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诠释出一段白手起家的创业传奇。

黄文学,男,1967年出生,陕西省城固县董家营镇莫爷庙村人,现任大巴山食品厂总经理,先后被评为致富带头人、产业发展带头人、“十大青年创业者”;他所创建的大巴山食品厂解决了当地40多名青壮年农民的就业问题,为当地农民工再就业做出了贡献。

全心全意创事业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文学所走过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相反,他的创业历程充满了荆棘,但他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打造出发挥自身价值的事业平台。

一、艰苦的童年生活磨砺出他不屈的性格。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黄文学的创业故事和他贫穷、艰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开的。黄文学1983年学习毕业后,担任莫爷庙公社农村电影放映员,多年来勤勤恳恳工作,顶风雨冒严寒,爬山涉水,走村串乡,把文化娱乐送到千家万户,20xx年电影走向滑坡,黄文学前往上海无线电二厂打工,他总想自己干出一番个人的事业,20xx年返乡,20xx年看准了食品加工项目,用打工挣的钱,又向亲友借款、贷款创办了大巴山食品厂。

一个人要有真本事,就应该闯一闯。20xx年,黄文学满怀着创业激情回到了家乡,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摆在黄文学面前的问题数不胜数:厂房选址没有着落、头期资金还没有落实、技术员工没有到位……在众多的困难面前,黄文学没有胆怯,回乡后的黄文学,干事业最重要的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怕、高人一筹。初期由于资金不足,寻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购买了部分生产设备、设施,他看准了市场前景,于是坚定不移地做起了食品生产、销售工作。他带领着自己的技术骨干们,加班加点的研发样品,8月份的天气异常炎热,但凭着他们的创业激情和拼搏精神,仅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开发完成了好几个样品,并于当年9月份将产品正式推向市场,令人惊喜的是,该系列产品一上市就异常火爆,供不应求,实现了产销两旺的目标,黄文学的创业之路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

三、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工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业环境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县政府为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刺激创业和就业,不断改善创业环境,为创业大军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黄文学感受到地方政府营造的良好创业环境,在各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扶持下,黄文学带领着大巴山食品厂的全体职工努力奋进,拉开了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序幕。

为了生产出质量一流、美味的食品,黄文学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并在员工队伍中普及了操作技术,这样,一个高素质、高产量、高环保的食品生产厂家在董家营镇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站稳了脚跟。

饮水思源勇担当

在黄文学看来,做企业也要饮水思源,财富取之于社会,就要用之于社会,几年来,黄文学积极服务青年就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为政府解决城镇人口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实现农民工本地就业,减少留守老人、儿童数量。董家营镇的老百姓仅靠种地很难维持生活,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会选择出外打工,留下老人照顾年幼的儿童,因此,平时在村子里很难看到青壮年,村里的小孩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拥有着艰难的童年记忆的黄文学建厂一件事,就是招收村里的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实现村民的就近就业,这样,村民既能兼顾家庭,又能挣钱补贴家用,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推荐村民就业,带动村民一起致富。黄文学知道,仅靠自己一人之力想要解决全部村民的就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极力联系兄弟企业,推荐村民们就业,并为无技术、无经验的村民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解决了相当大一部分的村民就业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文学的努力下,20xx年,村里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合理的运用,仅大巴山食品厂就招收了40多名农民工,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工厂规模,解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精心管理建队伍

黄文学自担任大巴山食品厂总经理以来,深深地知道,要想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员工的素质一定要不断提高,于是,他抓管理、抓业务、抓队伍,开创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局面。

一、抓管理,上下一心谋发展。大巴山食品厂招收的员工大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和黄文学是乡亲,员工素质不高,纪律意识不强,为了提升员工的纪律意识,黄文学通过精心组织,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并选配了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加入进来,为了说服乡亲们遵守规章制度,黄文学以身作则,并经常与员工沟通交流,最终建成了一支纪律性强的员工队伍,形成了上下一心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抓业务,身先士卒求发展。工厂的销售市场发展是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黄文学带领全体员工共同分析市场,划分区域客户,分区分片逐个进行营销,他克服重重困难,身先士卒,各个商场进行攻坚,为工厂产品销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带出了一批优秀的业务高手。

三、抓队伍,提升素质共发展。创业中的黄文学认识到,万事以人为本,人的基础打不好,事业就很难发展,于是,他制定了“一小时学习制”,每天抽出一小时,组织员工开展业务培训与交流,并在工厂内部设立了读书角,鼓励员工工作之余不忘学习,另外,他还经常派员工走出去学习,回来后与其他员工共同交流,在不断的培训交流和学习中,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综合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黄文学的不断努力下,20xx年,大巴山食品厂年销售额达到了320万元,并定下了20xx年突破450万元的目标。“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黄文学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他一定会高举“青春创业”的旗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家乡农民工再就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本文链接:https://www.fanwendu.com/gzbgfw/shiji/65wlx9.html

Copyright © 2024. 范文都 All right reserved. 黑ICP备20085142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