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都 > 工作 > 工作报告 > 精选工作报告 > 水准仪实习报告(精选6篇)
手机版

水准仪实习报告(精选6篇)

来源:范文都 阅读:6.79K 次

水准仪实习报告 篇1

一、实训目的

水准仪实习报告(精选6篇)

1.掌握水准路线测量的观测、记录方法。

2.熟练掌握水准仪的使用。

二、仪器及工具

DS3型水准仪(或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普通水准尺2根,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记录板、记录表格等。

三、实训方法及步骤

1.每组确定起始点及水准路线的前进方向。如A→B→C→……。

2.在起始点A和待定点B分别立水准尺,在距该两点大致等距离处安置水准仪,照准A点水准尺,消除视差、精平后读取后视读数a1;同法照准待定点B水准尺,读取前视读数b1,分别记录并计算其高差h1

3.将A点水准尺立于待定点C,同上法读取待定点B后视读数及待定点C前视读数,计算平均高差h2。

4.同法继续进行。

四、注意事项

1.仪器的安置位置应保持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每次读数前应保证精平及消除视差。

2.立尺员要立直水准尺。起点和待定点不能放尺垫,其间若需加设转点,转点可放尺垫。各测站读完后视读数未读前视读数仪器不能动;各测点读完前视读数未读后视读数,尺垫不能动。

五、数据记录

水准路线测量记录表

线路名称: 仪器型号: 测量者: 记录者: 时间: 天气: 组别:

水准仪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时间:

20xx年4月

二、实习地点:

学校公路

三、小组成员:

组员:、

四、指导教师:

五、实习目的:

实习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还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通过控制网的建立、地形点的测绘、手绘成图等,可以增强测绘地面点的概念,提高解决工程中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实习设备:

全站仪、棱镜、脚架、铅笔、图纸

七、实习内容:

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由高级到低级”、“步步有检核”的原则,实行外业的碎部点测量。

测5个地貌

八、实习步骤:

1、确定测站点

确定测站点时,尽量保证大的可视区域,同时还要保证有可通过的已知点。所以一般将测站点定在较高的地势,以避免经常迁站。

2、架设仪器

架设仪器时,要保证仪器架稳,一般是将三脚架的腿间距稍微放大些,保证平稳。角度大将导致全站仪过低,给观测者带来不便,同时也影响观测员的观测;角度过小是,存在仪器损害的潜在危险。观测钱要进行仪器的校验,对准已知点,以保证数据的精准度。

3、立棱镜

测量读数,立镜是要保证镜杆尽量竖直。

九、实习过程:

1、我们把仪器架在操场的点,摆好仪器后,看光学对中器把仪器和地面点对中并升降两支脚架(另一只固定不动)使圆气泡居中,这就完成了对中整平。旋转两个螺旋按钮,将仪器来回90度旋转使管气泡居中这完成了精平。把棱镜放在看台上的点。

2、按开机键开机——按“菜单”键选择“测量功能”按对应的“F1”键进入测量模式——选择测站点,输入测视点点号QS和坐标、仪器的高,将仪器对准后视点的棱镜,并输入后视点的点好HS和坐标、棱镜高。

3、将仪器对准地物,依次按输入点号、按测量键。

五个地貌测量

仪器在已知点放好后,把测站及后视坐标给弄好,后视定向,检核之

后,新建一个文件(注意了有些全站仪在新建文件的时候分为测量文件与坐标文件)然后就可以采集数据了。我们组测了一段公路,一个花坛,灯,一棵树,还有一个下水道井盖,采集好数据后,并制图。测量的时候画了草图。

十、实习收获:

实习期间操作全站仪,也使我对全站仪的操作熟练程度加深,学会了对地貌的基本测量,对制图也有了了解,采集数据速度也有了提高,增加了我对测绘的了解及兴趣,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测绘工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实习中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认真对待自己所测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件事情,这对我们以后做事有了一个很大的帮助。

水准仪实习报告 篇3

一、实习时间和地点

时间:XX年6月12日至XX年6月22日 地点:学校体育场

二:实习目的和任务

目的:能熟练的掌握经纬仪外业导线观测和内业计算、展点的方法。以及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并能独自的测量一条闭合的导线,并能熟练计算

任务:测一条闭合导线并测量出各边距离长度,熟练的观测以及快速

计算出2c值、方位角、闭合差看其是否超限。算出改正数和坐标增量最终求出坐标。

三:作业依据

四:外业作业过程

(1)选点。根据选点注意事项,再测区内选定4~6个导线点组成闭合导线,在各导线点打下木桩,钉上小钉或用油漆标定点位,绘出导线略图。我们在校内操场上选取了六个点,还有一已知点,并在上边钉上小钉并且用油漆标定点位。

(2)量距。用钢尺往、返丈量各导线边的边长(读至mm),若相对误差小于1/3000,则取其平均值。在实习过程中由于时间紧,我们直接用全站仪测的距离。

(3)测角。采用经纬仪测回法观测闭合导线各转折角(内角),每角观测一个测回,若上、下半测回差不超±40′,则取平均值。若为独立测区,则需用罗盘仪观测起始边的磁方位角。

(4)测高差。经纬仪测角的同时用视距法观测各相邻导线点间的高差,若高差闭合差不超限,则将其调整后,根据起点高程(可假定)计算其他各导线点的高程。

(5)计算角度闭合差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外业成果合格后,内业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五:内业作业过程

(1) 查看一下自己所测得的数据是否有问题,检查核对所有已知数据和外业数据资料。

(2) 角度闭合差和限差公式

角度闭合差:β=∑β—(n—2)180 限差:β容=±40′n

(3)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α前=α后+180—β右;若逆时针编号时: α前=α后+β左—180

由起始边αab算起,应在算回αab,并校核无误。

(4)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纵坐标增量闭合差:x=∑⊿x测

横坐标增量闭合差:y=∑⊿x测d

(5)坐标增量计算:⊿xab=dabcosαab ⊿xab=dabsinαab

(6)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

根据各边往、返测高差计算各边平均高差:h= 1/2 (h往—h返) 计算高差闭合差:h=∑h

计算高差闭合差的限差:h容=±40 d㎜

若︳h ︳≤︳h容 ︳,则将h按符号相反,边长成正比例分配给各边。

(7) 坐标计算:

若干与国家控制点连测,可假定起点坐标。

水准仪实习报告 篇4

建筑测量是建设工程的基础,是一切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依据。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具备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为了加深对测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安排了一次测量实习。

1. 实习地点及特征

实习安排在位于山沟里。地形复杂,整条沟呈南北走向,沟深约在40m左右,长约2.5Km,右岸山坡坡度较陡沟顶往下2.5m时坡度陡然变为悬崖。左岸坡度较缓,但山脊山谷如麦垄一样,重叠相间,沟内小山丘呈散状分布,沟底地形起伏较大,测量难道较大。这次测量实习的任务就是绘制该地1:1000的地形图。

2.测量仪器和绘图工具

本次测量实习所用测量仪器有:水准仪、经纬仪、塔尺、花杆、尺垫、钢尺。绘图工具有:直尺、圆规、量角器、铅笔和橡皮等。

3.测量方法步骤

首先是控制点的测绘。根据测量原则,先控制后碎部,采用闭合导线来控制整个沟。主要完成控制点的平面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角度测量。

在测量中控制地形,首先要根据实际地形找出控制点。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控制点的踏勘选点,踏勘选点有四个要素:a.点与点之间必须通视,便于测角、测距。b.点位应视野开阔,地形坚实,便于

安装仪器。C.相邻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d.导线点长也有要求,一般不易大于0.8Km。根据以上理论要点,在实际地形中选择了8个符合要求的控制点并在控制点上打了木桩,做了容易找到的明显标记,这是很重要的环节,控制点不可以动摇移位、损坏等,以免使测量数据出现误差,按顺时针方向在木桩上排了序号,依次为BM1、 BM2、…… BM8。

接下来是确定控制边。控制边的选择要求是:相邻点之间地形平坦,中间无障碍物,无大的地形起伏。选择了BM8、 BM7做为控制边,用钢尺做了精密丈量,测出BM8、 BM7之间的距离为242.844m,然后用森林罗盘仪测定BM8、 BM7的方位角为83°21′ 44″。假定BM8点的高程为1380.000m,开始测量前的基础工作就做完了。

高程测量为闭合水准测量,以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从BM8出发开始测量闭合于BM1 ,BM1为终点。

测量组的人员安排:1人观测读数、1人记录、2人跑点(轮换工作)。 首先进行高程测量,测区高程从右岸传递到左岸,中间以跨过沟底,控制点与控制点之间地形起伏较大,为了保证测量精度,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每一站要求前后尺距离相等,当读完前后尺读数后,记录者用K+黑-红≤±3mm、前后视距差d≤±3mm、高差累计差∑d≤±10mm的检核条件进行检核。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后方可迁站。另外,为了防止记录误差,记录者在观测者读数后复读一遍。观测采用后-后-前-前的观测顺序。从沟顶往下测量是,由于坡度较陡我们采用“之”字形测量方向进行。每站水平距离较短,测站数较多,故对测量精度也要求越高。BM5控制点在沟底,是最复杂的控制点,所在地地形起伏大,测出的数据误差较大,为了缩小误差在BM5与 BM6之间增设了控制点BM5′利用BM5′向BM6过渡,增设控制点使误差缩小并使工作量大大减少。从沟底控制点BM5开始往上测,同样坡度较陡,测量难度高。在BM6控制点上地形较平坦,前后视距都控制在100m左右,测至BM8路线闭合了。

由于在测量过程中完全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操作,测量数据经过内业计算后完全符合要求即fh=∑h-(H始-H终)≤fh允。本次测量成果将做为绘制地形图的原始数据,所测数据符合要求后计算出各控制点上的高差,根据BM1点的假设高程计算出各控制点的高程,并进行了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水准测量完成后进行了角度测量。角度测量是为了确定地面点的位臵,采用的仪器是经纬仪。经纬仪架设在BM1点,以BM8点为起点,测BM8点与BM7点之间的水平角度,以确定BM1的位臵,依次确定各控制点的位臵。人员安排与水准测量时的相同,观测1人,前后两桩立花杆2人,记录1人。在BM1架设仪器,达到点下对中及长水准管精平后,观测者手拿红旗指挥立尺手立点。角度测量采用测回法,观测者以正镜照准BM8,使水平度盘臵数略大于0,将读数a记录在册,然后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目标BM3,读取读数b左,记录在册。B左=b左-a左;以侧镜照准BM3,读取读数,记录在册为b右。然后逆时针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的目标BM8,读取a右,计入手册,那么B右=b右-a右;本测回β值=1/2(B左+ B右)。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我们分别观测了几个测回,每测回变动一下度盘位臵,如90°、180°、270°、360°。为检核测角精度,上下两个半测回所测水平角之差<36″,测回差不超过24″,以此做控制。

内业随即进行了闭合导线计算,推算出了各控制点方位角及其x、y轴坐标。至此,经纬仪角度测量完成。

经纬仪测量中,出现的误差较多,如目标偏心差、照准误差、竖盘分划误差等。以上误差根据理论知识在实际中予以缩小。

4.实习体会

通过一周的测量实习,使我们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这次实习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完成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增强了我们克服困难、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良好意识。

水准仪实习报告 篇5

一、实验目的

井下高程测量的目的是在井下建立一个与地面统一的高程系统,确定各种采掘巷道峒,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其任务是:

1、确定主要巷道内各水准点与导线点的高程,已建立井下高程基本控制;

2、给定巷道在竖直面内的方向;

3、测绘主要运输巷道纵剖面图;

井下高程测量分三种类型;

1、通过立井导入高程;

2、水准测量;

3、三角高程测量。试验在黑暗环境中进行,要求学生掌握在该环境下作业的方法与技巧。

二、实验原理

在进行井下高程测量之前,在井底车场和主要巷道内预先设置好水准点,水准点每组应不少两个,两点距离在30到80米;各组之间的距离一般是300到800米范围之内。井下永久导线点可做水准点用,水准点应编号。

井下水准测量分为两级:I级水准测量时井下高程测量的首级控制,其精度较高,基本上满足贯通工程在高程方面上的精度要求,一般由井底车场水准点开始,沿主要运输巷道想井田边界敷设;II级水准测量的精度较低,作为I级水准点间的加密控制,主要满足矿井日常生产需要。一般在主要巷道掘进是,先用II级水准给腰线。当巷道掘进到300~800米时,在测设I级水准点,以确定在巷道中设置水准点和永久导线点的高程,并作为对II级水准点的检查。这样逐渐向前测设,直到井田边界为止。当井田一翼小于800米可不测I级水准。井下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为:视线长度宜为15~40米;前后视距大致相等;每站用两次仪器高法观测,其高差互差I级为4毫米,II级为5毫米取其平均值为一次测量结果。当水准点设在巷道顶板上时,要倒立水准尺,读数应加号。

I级水准路线应用两次仪高法沿线路往返测量;II级闭、附和水准路线可用两次仪高法进行单程测量。水准测量的高程容许闭合差,见下:

水准测量等级水准支线往返的高差不符值闭、附路线的高程容许闭合差

I+15mm/-15mm倍的根号下R

II+30mm/-30mm倍的根号下R正负24mm倍的根号下L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从教学区一号楼与二号楼之间的水准点出发,通过学校的人防巷道,再返回,形成一个闭合的水准路线。

2、本实验按照II级水准测量的要求和精度作业。

四、注意事项

1、保证仪器安全;

2、全组同学精密组织;

3、实验前认真复习有关内容。

水准仪实习报告 篇6

水准测量 王霞 20xx春建管专业 白银分校平川工作站 20xx年11月20日

建筑测量是建设工程的基础,是一切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依据。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具备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为了加深对测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安排了一次测量实习。

1. 实习地点及特征

实习安排在位于山沟里。地形复杂,整条沟呈南北走向,沟深约在40m左右,长约2.5Km,右岸山坡坡度较陡沟顶往下2.5m时坡度陡然变为悬崖。左岸坡度较缓,但山脊山谷如麦垄一样,重叠相间,沟内小山丘呈散状分布,沟底地形起伏较大,测量难道较大。这次测量实习的任务就是绘制该地1:1000的地形图。

2.测量仪器和绘图工具

本次测量实习所用测量仪器有:水准仪、经纬仪、塔尺、花杆、尺垫、钢尺。绘图工具有:直尺、圆规、量角器、铅笔和橡皮等。

3.测量方法步骤

首先是控制点的测绘。根据测量原则,先控制后碎部,采用闭合导线来控制整个沟。主要完成控制点的平面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角度测量。

在测量中控制地形,首先要根据实际地形找出控制点。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控制点的踏勘选点,踏勘选点有四个要素:a.点与点之间必须通视,便于测角、测距。b.点位应视野开阔,地形坚实,便于

安装仪器。C.相邻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d.导线点长也有要求,一般不易大于0.8Km。根据以上理论要点,在实际地形中选择了8个符合要求的控制点并在控制点上打了木桩,做了容易找到的明显标记,这是很重要的环节,控制点不可以动摇移位、损坏等,以免使测量数据出现误差,按顺时针方向在木桩上排了序号,依次为BM1、 BM2、…… BM8。

接下来是确定控制边。控制边的选择要求是:相邻点之间地形平坦,中间无障碍物,无大的地形起伏。选择了BM8、 BM7做为控制边,用钢尺做了精密丈量,测出BM8、 BM7之间的距离为242.844m,然后用森林罗盘仪测定BM8、 BM7的方位角为83°21′ 44″。假定BM8点的高程为1380.000m,开始测量前的基础工作就做完了。

高程测量为闭合水准测量,以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从BM8出发开始测量闭合于BM1 ,BM1为终点。

测量组的人员安排:1人观测读数、1人记录、2人跑点(轮换工作)。 首先进行高程测量,测区高程从右岸传递到左岸,中间以跨过沟底,控制点与控制点之间地形起伏较大,为了保证测量精度,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每一站要求前后尺距离相等,当读完前后尺读数后,记录者用K+黑-红≤±3mm、前后视距差d≤±3mm、高差累计差∑d≤±10mm的检核条件进行检核。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后方可迁站。另外,为了防止记录误差,记录者在观测者读数后复读一遍。观测采用后-后-前-前的观测顺序。从沟顶往下测量是,由于坡度较陡我们采用“之”字形测量方向进行。每站水平距离较短,测站数较多,故对测量精度也要求越高。BM5控制点在沟底,是最复杂的控制点,所在地地形起伏大,测出的数据

误差较大,为了缩小误差在BM5与 BM6之间增设了控制点BM5′利用BM5′向BM6过渡,增设控制点使误差缩小并使工作量大大减少。从沟底控制点BM5开始往上测,同样坡度较陡,测量难度高。在BM6控制点上地形较平坦,前后视距都控制在100m左右,测至BM8路线闭合了。

由于在测量过程中完全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操作,测量数据经过内业计算后完全符合要求即fh=∑h-(H始-H终)≤fh允。本次测量成果将做为绘制地形图的原始数据,所测数据符合要求后计算出各控制点上的高差,根据BM1点的假设高程计算出各控制点的高程,并进行了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水准测量完成后进行了角度测量。角度测量是为了确定地面点的位臵,采用的仪器是经纬仪。经纬仪架设在BM1点,以BM8点为起点,测BM8点与BM7点之间的水平角度,以确定BM1的位臵,依次确定各控制点的位臵。人员安排与水准测量时的相同,观测1人,前后两桩立花杆2人,记录1人。在BM1架设仪器,达到点下对中及长水准管精平后,观测者手拿红旗指挥立尺手立点。角度测量采用测回法,观测者以正镜照准BM8,使水平度盘臵数略大于0,将读数a记录在册,然后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目标BM3,读取读数b左,记录在册。B左=b左-a左;以侧镜照准BM3,读取读数,记录在册为b右。然后逆时针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的目标BM8,读取a右,计入手册,那么B右=b右-a右;本测回β值=1/2(B左+ B右)。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我们分别观测了几个测回,每测回变动一

下度盘位臵,如90°、180°、270°、360°。为检核测角精度,上下两个半测回所测水平角之差<36″,测回差不超过24″,以此做控制。

内业随即进行了闭合导线计算,推算出了各控制点方位角及其x、y轴坐标。至此,经纬仪角度测量完成。

经纬仪测量中,出现的误差较多,如目标偏心差、照准误差、竖盘分划误差等。以上误差根据理论知识在实际中予以缩小。

4.实习体会

通过一周的测量实习,使我们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这次实习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完成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增强了我们克服困难、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良好意识。

本文链接:https://www.fanwendu.com/gzbgfw/jingxuan/2qlz8j.html

Copyright © 2024. 范文都 All right reserved. 黑ICP备20085142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