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都 > 工作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 企业环保调研报告(精选5篇)
手机版

企业环保调研报告(精选5篇)

来源:范文都 阅读:9.6K 次

企业环保调研报告 篇1

党的xx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了了解我县中小企业对国家环保政策方针的理解与贯彻执行、以及中小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及企业生产对环境影响等情况,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组织相关科室对全县中、小工业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县中小工业企业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对国家环保政策理解并支持,在生产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能源结构不断优化,但却缺乏技术创新,对环保投入偏少,贯彻执行环保政策力度不够、难度较大。

企业环保调研报告(精选5篇)

一、中小企业环保工作现状

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上,认识早、起步快,制定了企业环保管理制度、成立预防污染工作小组、加强企业员工学习环保的法律法规;下大力度关停并转了一些污染严重的小企业,避免了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如近年就关停了一些小水泥厂、小造纸厂和实心粘土砖瓦厂等企业,同时引导这些企业转而开发生产环保型产品,如环保空心砖等。从而保护了资源,减少了这类企业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总的看,近年来我县中小企业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企业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我县自XX年提出建设生态区以来,全县上下积极推进生态区建设,中小企业也在这样一个生态文化环境下逐步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与责任感。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95%家企业认为现有的环保政策是合理的。可见,我县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认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但对于落实执行环保政策则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困难,使其在具体落实环保政策时没能够做到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

(二)环保管理活动有序开展。从调查结果来看,有98% 的调查企业已经通过环保部门环评审批,并制定了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另外有2%家企业处于正在向环保部门报批阶段。这表明,我县中小企业自觉地在环保有关部门的监管下进行生产活动。

(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从被调查企业生产所产生的废物处置情况看,有92家企业表示企业生产所产生的废物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后排放,占总数的48%;有10%的企业表示其生产所产生的废物交由有关污染物企业集中处置;有20%的企业表示企业对废物进行简单处理后才排放(详见下图)。这表明,多数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对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之后才排放,而不会直接排放。

(四)环保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展开。被调查企业中,有47.4%的企业已经参加过政府环保相关部门组织的环境保护培训,另外有33.6%的企业打算参加这类的培训,仅有19%的企业表示其没有参加过环保培训,且也不打算参加培训。再是企业内部也积极组织员工参加环保培训,有107家企业表示已组织过员工参加环境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4.6%,有23.5%的企业表示计划将要开展这类的活动。

二、中小企业环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对环保的投入偏少。调查显示,有112家企业表示对环保有所投入,占总数的57.1%,另外有33表示其虽然目前尚未对环保有所投入,但已经有了投入计划。不过,企业对环保的投入都很少,在112家环保有所投入的企业中,对环保的投入不足企业营业收入1%的有77家,占有投入企业的68.8%;对环保的投入占企业营业收入的1%-3%的有26家,占有投入企业的23.2%;对环保投入占企业营业收入高于3%仅9家,占有投入企业的8%。这表明,企业目前虽然已经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也对环保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人力、物力,但企业对于环保的投入很有限,这必然影响企业保护环境的实际效果,使企业生产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有所加大。

(二)企业资金短缺是导致对环保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企业发展中资金不足,导致企业对环保的投入大打折扣。被调查企业中,有129家企业认为,企业在执行环保政策时遇到的主要难题是资金不足,占被调查企业的65.8%,企业在发展中遇到资金短缺时,必然会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企业经营上的发展壮大,而不是投入到不容易看到经济效益的环保方面。

(三)环保器材、设施配置及使用情况不容乐观。 在被调查企业中,仅有18.4%的企业已经购买了环境监测器材(即36家企业),有81.6%的企业没有购买环境监测器材且近期内并不打算购置,对于那些已经购买了环境监测器材或环保相关设施的企业,能让这些器材、设施真正发挥作用、良好运转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四)相关环保专业单位指导力度不够。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96家企业中,有92家企业认为其在执行现有环保政策中遇到了缺少专业环保单位指导、环保技术匮乏等方面的困难,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6.9%。相关环保专业单位的指导力度不够,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严格按照环保政策执行,企业在遇到环保专业技术困难时没有相关单位指导,必然会打击企业执行相关环保政策的积极性。

三、建议和对策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生态环境是我县的一个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作为我县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应认真落实xx大精神,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承担起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治理的社会责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更少地消耗资源,更好地保护环境,更多地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双赢”。

(一)加强对现有企业排污监管。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防止污染反弹,实现全县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新建项目污染。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管理分类名录》和环境功能分区要求,加强新建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管理和审批后的监督,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确保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和总量指标之内。

(二)环保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环保工作指导。环境保护是一项科技含量高,可以产生高的环境效益和长远经济效益的行为。环保专业部门应多对企业加以指导,使其从中受益,企业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保中来,同时,由于企业的配合,环保部门的工作也将更加顺利地展开。

(三)“分区分类”布局发展产业。。按照**县机械加工与车辆制造、钢铁、食品为龙头“三大产业”布局,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发展规划,凡布局不合理的坚决“卡死”。对待不同类型的产业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加快发展把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产业;大力发展具有环境、经济双重效益的产业;科学发展带动性强、有资源优势的产业,这类产业能通过合理布局、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手段实现达标排放;发展壮大对环境影响小的产业和环保产业。目标是使环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双重效益的环保型经济得到充分发展,实现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

(五)企业自身要加强环保工作。企业不仅要注重硬件设施上的投入,更要注意后续管理中技术和人员的支持,要努力培养企业自己的创新人才,开发自己的环保技术,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实现循环经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改造现有工业生产,提高产能,达到规模经济要求,增强企业环保设施能力,同时坚决淘汰落后技术及环保无法达标企业。

(六)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环保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可以考虑制定一些政策,以鼓励企业对环保投入,引导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环保做得好的企业予以表彰和重奖,号召其他企业学习,可以设立环保奖金或优惠贷款等吸引企业对环保投入。

企业环保调研报告 篇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从1997年开始,中央每年都要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环境保护工作。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加强法制、增加投入,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国家采取了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重点企业和城市环境达标活动和重点地区污染物治理三大污染防治措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的情况下,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一些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涌现出一批生态示范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优美乡镇和环境友好企业等。生态建设成绩突出,人工造林保持率居世界第一,荒漠化治理成效居世界前列,水土流失治理、草原建设等成效显著。

虽然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匮乏,环境容量小,加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长期累积效应,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有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还十分突出,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基层环保工作也面临着不少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进行适当修改也很有必要。笔者作为基层环保工作者中的一员,从事环保工作已经十余年,先后从事过环境监测、环境监察和污染控制等工作。根据我的实践,下面将就基层环保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一些看法。

一、新建项目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新建项目均应该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环保局“三同时”验收。但现在的情况是,区县一级的小企业,保守估计也有50%以上没有任何环保审批手续,当然也没有通过“三同时”验收,但工商和税务登记却是齐备的,在“合法”地进行生产。对于这样一些企业的处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应该责令其停止生产,限期补办环保手续,并给予相应的处罚。但对于这样大量的企业进行查处,一方面环保局人力有限,另一方面查处大量的企业也会给当地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造成社会影响,查处难度相当大。

大批企业没有办理“环评”审批手续的原因,企业人士讲不知道要办理环保手续,以为只要办了工商税务手续就可以了。他们在工商税务办理手续时也未被告知要办理环保手续,更不用说要把环保手续作为工商税务登记的前置条件了。另外有一部分企业是因为认为做“环评”收费太高,小企业创业之初,经费困难,难以承担这笔费用,故不愿办理环保手续。还有一部分企业可能是由于种种原因办不了“环评”手续的,当然也没有办理环保手续。

对于新建项目的环境管理,如果工商局不严格把环保审批作为前置条件,那么大批的企业将迈过“环评”这一关而直接进行工商税务登记审批,不配套建设任何污染防治设施,直接投入生产,环保局对这批企业的管理将失控,新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各个审批单位都应该要求企业把“环评”作为前置条件,如果没有通过“环评”则不予审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源头问题。当然,“环评”收费也应该让企业能够接受。

事实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2条、第6条规定,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国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条例第9条进一步规定,建设项目“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因此,根据前述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为企业登记注册和申领《营业执照》程序的前置审批内容的环境影响审批事项,其主要适用范围应为“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如果环保部门和工商部门相互配合,并将环境影响审批程序作为工商部门办理企业登记注册的前置性审批事项,可从源头上有效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从而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我国的城乡环境质量。

二、老污染源限期治理的问题

对于已经通过环保竣工验收,投入生产的企业,我们把他称之为老污染企业。在环境监察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污染排放超标的企业,这些企业除了应该按照规定缴纳超标排污费外,还应该由环保部门责令其限期治理,达标排放。限期治理期限内不能达到要求的,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责令停产治理,停产治理还不能达到要求的,由当地政府责令其关闭。现在基层的做法大都是发现企业有违法行为,立案进行查处,给予相应的罚款,至于罚款以后违法行为是否还在继续,一般无暇过问。一旦再有投诉,又对其进行查处,如此循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限期治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当然,这除了执法部门的原因以外,客观因素还是主要的,因为基层一般面对的是个体私营经济,其经营规模一般较小,利润相对不高,大多处于创业起步阶段,经营粗放,管理混乱,以家族企业为主。要想其花费大量的资金来投入污染治理,企业大多没有这个实力。即使有资金,他也不愿意投入,因为这对他的利润造成直接影响。现在基层小企业的环保问题相当普遍和严重,必须下大力气整治才行。

三、排污收费方面存在的问题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自2019年7月1日起执行,1982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的《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同时废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比以前的《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更合理、更科学、更有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环境经济学的资源价值理论、环境问题的外部不经济性理论,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等。对于废水、废气的核定基本上是没有争议的,严格按照当量来征收。但对于噪声超标排污费的核定,笔者在工作当中遇到一些问题。《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中规定噪声超标就收费,这是非常明确的。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对环境噪声污染超过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且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按照噪声的超标分贝数计征噪声超标排污费”。怎么样认定“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什么样的噪声才叫“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噪声,立法者没有明确的行政解释。一个单位噪声超标,是否扰民,依据是什么,执法人员认为是扰民的,企业可能认为不扰民,双方各持己见,容易让执法人员和企业造成误解,争议在所难免,给噪声排污费征收工作带来难度,增加噪声排污费征收的不确定性。

对于部分行业和散排的单位,其排污当量的确定有一定难度,如果按照监测数据来计算的话,基本上核定下来的费用相当低,而目前对这部分单位的物料衡算办法(!)又没有出台,对这部分单位排污费基本无法准确确定。比如喷漆行业、油漆配制行业等,其污染经常有群众投诉,但根据监测其污染物排放浓度又不高,核定的排污费就很低。对于这样一些不便通过监测认定其排污当量值的单位,急需出台相应的物料衡算办法,才能准确认定其排污当量。

四、环境监察行政执法中的问题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规章以及我国缔结或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打大法,是环境法的立法依据,宪法中有关保护环境与资源的规定有四条,分别是第九条、第十条、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六条。

环境保护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包括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和单行法律,截至2019年底,我国先后颁布实施的环境保护及其相关法律有25部,其中基本法律一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治污染和公害的单行法律5部,保护自然资源的单行法12部,相关法律14部。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截至2019年底,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有关防治污染和公害的行政法规40多部,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行政法规有90多部。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由地方立法机关依据宪法、法律制定,在本辖区内有效使用。

环境保护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局制定,其中包括国家环境标准。政府规章又叫地方性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包括地方性环境标准。

从法律效力方面看,国家环境法的效力高于地方性环境法的效力,上一层次的效力高于下一层次的效力;我国参加和缔结的国际环境法的效力高于国内环境法的效力;特别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的效力;新法的效力高于旧法的效力。其例外是,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性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效力高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效力。在环境现场执法中具体适用环保法时,应当遵循层次由高到低,效力由大到小的原则,首先适用层次较高效力较大的法律、法规或规章。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明确规定,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实行调查取证与决定处罚分开,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统一管理本部门的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工作。基层环保部门由于人员限制,多数没有法制工作部门,对于这种情况,至少应该成立一个环境违法行为调查处理委员会,由该委员会来集体讨论决定处罚结果,这样的处罚结果会更公正、合理。

五、污染减排中的问题

污染减排是一项约束性指标、刚性任务。我们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巩固减排成果,着力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和政策减排,着力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污染减排力度,以此带动全社会污染减排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如期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同时,不断完善减排体制机制制度,形成全社会都来抓减排的格局,打破环保局孤军作战的局面。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全面发展,积极推动用“绿色gdp”考核地方政府,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

以上都是谈的具体业务工作,是笔者工作中具体的体会。其实基层环保工作还面临许多问题,比如整个环保系统在政府部门中的角色定位问题、环保局机构编制问题、环保局内部机构设置问题、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探讨,鉴于笔者水平有限,就不一一谈了。

环保工作任重道远,党中央、国务院20世纪80年代把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90年代初明确要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以来,中央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环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近年,中央又明确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有这些政策,都为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值得环保战线上的同志们去认真思考、探索和实践

企业环保调研报告 篇3

艺术与设计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谭立平老师,于20xx年1月9日带领首批7名20xx届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生赴惠州真维斯公司进行企业挂职实践。之后考察、访问了惠州、深圳、东莞虎门、佛山、中山等地的服装公司。1月21日回到学校。现将有关状况汇报如下:

一、惠州真维斯公司状况

旭日企业是东南亚地区的服装制造和出口企业之一。拥有休闲服品牌“真维斯”。“旭日企业”是香港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目前拥有1100多家专卖店,其中国内专卖店900多家,在休闲服品牌中,无论是销售总额,还是店铺数量,均居国内首位。澳洲专卖店200多家,居澳洲第二位。真维斯(惠州)总部共600多职员,500多台电脑,拥有专门的局域网。

真维斯在国内的知名纺织服装院校均有投资。董事长杨钊、总裁杨勋先生担任东华、北服、西纺、天纺等多所院校的客座教授。真维斯与西纺惠州服装学院共同培养AO生(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合作,已经进行了九年,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每年大约20~30人,时光6个月,从大三的本科生、或大二的专科生中选拔。大约10个学分的课程(主要是企业管理、纺织品贸易等课程)由旭日企业研究会承担。该研究会设在西纺惠州服装学院内,由香港理工大学教授、西纺惠州服装学院教师、旭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课程也由他们承担。学生毕业后即成为旭日企业的中、高级职员。这次从广西工学院选拔的7名毕业生就应说是准AO生,她们与西纺惠州服装学院的21名毕业生一齐纳入了旭日企业的人事计划中。

二、深圳昌兴公司状况

深圳昌兴胸围杯公司人事部负责人李国林先生,1月10日,在我们乘车前往惠州的途中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告诉我公司将停产放假,原定本学期赴该公司进行毕业实习的时光改为下个学期。1月11日,我对该公司进行了考察。该公司是一家女式内衣专业生产厂,500多人,厂址位于深圳龙岗镇爱联村。该公司在东莞新建了一家内衣企业,目前还没有启用,预计5月份启用。录用后的服装专业毕业生主要安排在东莞的新建企业内。与该公司签定了实习协议。仍然承诺下学期接收毕业生实习、就业。该公司条件一般,规模较小,管理并不规范,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并不适宜,但作为学生就业选取仍然不失为一条门路。

三、惠阳真美公司状况

1月12日,我对惠州市惠阳真美公司进行了考察、访问。惠阳真美公司是一家大型港资企业,主要生产甲克、羽绒、衬衫、压胶服,目前拥有员工2500人。该公司新购置了5万平米的土地,新建了6万平米的厂房,80%的基建工程已经完工,从20xx年2月起将陆续迁入新工业园生产。与该厂的洽谈取得了实际性的进展:从无意接收学生实习、就业到春节后思考接收部分学生试一试,但对英语应用潜力要求较高。该公司发展空间较大,迁入新工业园区后,估计生产潜力将翻一番。新工业园区是一个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服装园区。透过努力能够发展成为校外实习基地,今后工作重点是加强与该企业的联系与沟通。该公司能够作为我院重点实习基地建设的企业。

四、惠州富绅公司状况

1月13日,我访问了富绅公司。此次访问富绅的目的主要是修补因毕业生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富绅公司是我校去年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已于20xx年5月迁入了新的工业园区。约3000台(套)国内、外先进缝纫设备,拥有美国进口的全自动裁床、服装CAD系统,西服生产线正在安装。富绅品牌最近获得了“中国产品”称号,成为广东省第一个获得如此殊荣的企业。20xx年富绅公司录用了广西工学院6个毕业生,目前仅一个毕业生韩冬冬留在富绅工作,其余5个毕业生均于试用5个月以后离开了富绅。究其原因,企业和学生的说法不完全相同。企业认为,广西工学院毕业生缺乏用心、进取精神,潜力平平。毕业生则认为,企业产品单调,下半年经营淡泊,只能用裁员的办法降低成本。离开富绅的本科生除了冯苑苑外,唐继梅、司鑫收在深圳平湖天宇饰品厂实现了再就业。专科生丁荣芳、冼献晓在佛山溢达公司实现了再就业。

由于企业正处于裁员中,暂时不接收毕业生实习和就业。我和富绅行政部经理盘国华先生的个人关系仍然如故。

五、佛山溢达公司状况

1月17日,我对佛山市高明区的溢达公司进行了考察、访问。佛山溢达公司是一家特大型港资纺织、服装联合企业,目前拥有职工2万多人,其中杨梅分厂(服装部分)就有员工1万多人。该公司是一家生产纯棉衬衫等纯棉成衣的全能企业集团。该公司每年10月左右都要到十几个纺织服装院校去选拔应届毕业生。院校有天纺、西纺、安徽机电学院、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等。尽管已经有两位广西工学院的大专毕业生最近加入了该公司,但公司人力部的负责人仍然说:没有听说过广西有个工学院,工学院有服装专业,还将我错当广西纺校的老师。

该公司录用办法也很个性,求职者首先遇到的是一份类似英语四级考试的试卷,或直接用英语进行面试。专业考试时十分注重纺织与服装的联系,如服装求职者要能够鉴别基本的面料疵点,分析产生的原因。这样要求是为了让进入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具备全方位的潜力。

与该公司的洽谈也取得了实际性的进展:总公司及分公司均表示,20xx年的人事计划已经完成,一般到4月份时有部分实习生会放下,到时与我联系补充事宜。20xx年的人事计划能够思考广西工学院。今后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与该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同时鼓励考研的学生选取该公司就业。透过洽谈,该公司能够成为我院实习基地,争取让该公司20xx年10月进校选拔学生。

六、广东中山新金纺织时装公司状况

中山新金纺公司对我院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很感兴趣,目前已经初步录用了包括高职学生在内的13名毕业生进行试用,主要从事跟单、设计、打板工作。透过洽谈,该公司能够成为我院实习基地。

七、中山美丽华、霞湖世家、利生、恒茂等公司(浙江秘书网)状况

1月18、19日两天考察了中山市的美丽华、霞湖世家、利生等公司。除了霞湖世家外,其余公司均为港资企业。除了美丽华位于黄圃镇外,其余公司均位于中山市沙溪镇。沙溪镇是国内知名的休闲服生产基地,已经举办了5届国际休闲服装节。以上公司均为大、中型服装企业。尤其是位于沙溪镇隆兴工业园的霞湖世家、利生、恒茂等公司均为外表装修豪华的现代化服装企业(业内人士称“五酒店”)。

中山美丽华公司期望学生投递简历和相片,根据状况录用。该公司能够作为实习基地建设的企业思考。

利生公司表示只接收英语过四级,会粤语的学生,对服装艺术设计的学生不感兴趣,认为“这些学生做不了事情”。

霞湖世家是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实习基地,已经选拔了一批广东纺院的学生到企业就业。该企业表态目前只能够接收愿意下基层的学生。霞湖世家也是能够作为实习基地建设的企业思考。

中山恒茂制衣厂是一家外表装修十分豪华的现代化服装企业。该公司表示愿意选拔几个学生试试,目前该公司已经和李海燕等同学联系过了。该公司能够作为实习基地建设的企业思考。

以上公司均对应聘者的英语应用潜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除了中山美丽华、霞湖世家、恒茂外,其余公司均表示不愿意采用先实习后录用的办法,顾虑经过培养后学生不愿意效力本公司,因毕业设计断档而影响公司工作的连续性。

八、虎门面料市场状况

1月15日对虎门的服装市场、面料市场进行了考察。虎门富民布料大市场、兴裕布料辅料市场,集中了全国流行的各种布料、辅料。我收集了今年冬季流行的全棉珠帆格、蜜丝绒、CVC等面料小样。在的富民布料大市场对面,另一座布料市场——虎门国际布料交易中心已经拔地而起。广东的虎门、浙江的绍兴、广东的西樵,已经成为中国的三大布料市场,主宰者中国布料市场的半壁江山。

九、几点推荐

1、加快步伐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

我系20xx级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几易其稿,但仍然感觉不足。西纺惠州服装学院根据广东的状况,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设定了服装贸易方向,目前,又在调整原有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在目前的状况下,推荐在20xx级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合并设计与工程方向,增设管理与贸易方向。课程体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运作需要进行调整,淘汰作用、效果并不明显的课程(这是个敏感问题,我暂时不发表看法),增设能够反映企业运作所需要的纺织品贸易、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加大专业英语的教学力度和英语四、六级的透过率的工作。

2、加大专业品牌的包装、宣传力度

我院服装专业的品牌问题是我这次考察感受烈的问题。访问原先没有打过交道的企业,没有一个明白广西有个工学院,工学院有个服装专业的。象佛山溢达那样的特大型公司,竟然还将我当成广西纺校的老师,真是尴尬。此次考察,除了名片和毕业生的资料外,没有任何宣传资料,和象富绅、真维斯、利生这些公司的精美宣传资料相比较,确实感到相形见拙。如何进行包装、宣传,推荐召开专门的会议研究。

3、更改系名

用人单位往往是输入“服装院校”几个关键词进行搜索。“艺术与设计系”这个系名不便于企业搜索,同时也易产生混淆。有的公司说:“我们不要搞艺术的学生”。有的公司说:“艺术系怎样还有工程师?”服装是艺术与设计系的专业,然而系名中却没有“服装”两个字,容易造成服装这个专业在该系只是权宜之际或不起眼的地位。国内服装院校的竞争,基本上是规模的竞争,系名对专业发展的作用不可小视,推荐在系名中冠以“服装”两字。

4、从有企业运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中引进师资

这些年来,我们总从服装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引进教师,由于毕业生缺乏企业实际运作经验,授课资料枯燥,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推荐从有三年以上大公司运作经验的优秀本科生中引进教师,改善我系现有的教师结构状态,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办法。有三年以上大公司运作经验的优秀本科生,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说,比刚毕业的硕士生要强得多。

5、对挂职实践的同学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支持

广西工学院的7名毕业生刻苦、勤奋、谦虚,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基本上进入了工作状态。同时,她们也感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是与西纺惠州服装学院AO生之间的差距,尤其是英语、专业潜力的差距;二是首批准AO生的压力,她们是否成功关系到广西工学院的品牌,关系到师弟、师妹的前途;三是进入到一个现代服装企业后要应对许多从未接触过的领域、知识。真维斯公司,尤其是陈经理给予了她们许多鼓励和帮忙,加上旭日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人文关怀和科学的培养机制,相信她们不会让艺术与设计系的老师和同学感到失望。推荐系领导、老师们经常与她们沟通,鼓励她们在实践中成才,帮忙她们消除一些心理上的障碍。

6、与广东大型服装企业建立校企联系制度

广东的服装企业是我系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广东的服装院校均与本省的企业建立了经常的联系制度。如聘请知名企业的为客座教授,请有成就的企业家到学校作报告,带学生到企业去参观,亲身感受企业的文化、形象等等。当然,我们离得远,但只要我们真诚地付出,我们仍然能够把广东的知名企业请进来。

7、在学生中大力提倡回报母校意识

广东的服装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信息,除了学校主动与企业联系外,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校友带给就业信息。我们的毕业生回报母校的意识比较淡薄,参加工作了,让他们寄一个单位证明都十分不情愿。我们就应在在校生中大力提倡回报母校的意识,让他们毕业后给母校带给就业信息,使更多的师弟、师妹在毕业前实现就业。

企业环保调研报告 篇4

石家庄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重要的医药工业生产基地。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医药企业58家,占全国医药工业总量的80%,是全国最大的原料药基地。石家庄医药产业已成为全市第一优势产业,其生产规模,经济实力,固定资产,出口创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业关联带动能力均居全市各行业第一。

石家庄医药连锁企业经营现状:

据石家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全市共有零售药店2191家,其中连锁门店共179家,其中市辖6区共有178家,市辖区以外仅1家连锁门店,全市药店连锁率仅为8%。全市179家连锁门店基本被几家本土连锁企业所占据,其中新兴药房以68家门店排名第一,神威大药房则有53家门店,乐仁堂集团旗下有41家门店(不含9家药妆店中店),石家庄益康药房则有10家左右的门店。外来连锁企业在石家庄发展速度不快,老百姓大药房在石家庄市目前仅有8家门店。 据业内人士的保守估计,目前石家庄市的药品零售市场规模大概在10亿元左右。虽然整个市场单体药店数量占绝对优势,但是从销售额上来看,连锁药店占有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乐仁堂集团石家庄医药连锁和石家庄新兴药房2019年的销售额均达到2.1亿元,河北神威大药房为1.8亿元,这三家企业就瓜分了60%的市场份额,而外来连锁企业的老百姓大药房,以6000多万的销售额排名第四。

截至2019年底,石家庄市共有独立核算的医药制造企业51家,拥有资产总额292.3亿元,从业人数51003人,实现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增加值、利润和利税总额分别为142.6亿元、135.9亿元、45.7亿元、20.1亿元和26.9亿元,医药制造业的固定资产、从业人数、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增加值和利润分别占到当年全市全部工业的14.2%、11.9%、11.5%、12.4%、22.6%和10%。

石家庄医药连锁企业存在的问题:

但在调查中也发现石家庄医药连锁企业也存在许多不乐观的现状。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缺乏,医药企业技术创新不足,专利申请数量少,水平低,专利与研发不够密切,企业专利人才整体素质偏低,专利信息利用水平低下等许多问题普遍存在。

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

1: 优化企业创新机制,促进企业专利创造质量的提高。企业要加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医学研究结合的集成技术,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优化创新机制,提高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实现科技与专利协调发展。

2:增强企业知识战略实施过程中产权战略意识,加快医药企业专利战略实施。必须以观念创新为先导,强化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切实认识医药企业实施专利战略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市场强制性。在推进医药企业专利,应加强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协作互动。要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观念创新为前提,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环境创新为保障,实行技术专家,经济分析专家和法律专家相结合。采取“市场导向,产业聚集,企业互动”为主要特征的虚拟化舰队推进模式。

3: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努力营造激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支持和激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引导企业逐步提高研发投入比重。重点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抓好专利创新示范企业和专利技术参与试点。科技部门要加大知识产权导向,提高政府科技创新成果取得的专利数量和质量。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尽快落实和促进医药行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21世纪将是我国流通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发展特许连锁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为使特许连锁尽快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还需要作好以下工作:

1:积极培养连锁事业的专门人才。连锁是一种商业知识产权的许可,它涉及到商业、工业、科技、法律、管理,有时甚至包括农业等诸多领域,亟需连锁 的专门人才。

2加快连锁管理规范化、制度手册化建设,提高经营组织化程度。连锁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高效率的商流和物流系统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 特别是在特许企业内部形成规范化管理,是连锁发展的基础,离开规范,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连锁经营,不可能产生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因此,特许连锁 企业在扩大组织规模,发展加盟店,开展日常经营活动当中,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还是一般的业务操作人员,都要坚持规范化管理。

总之:石家庄医药连锁企业的发展有很好的前景。

企业环保调研报告 篇5

为进一步加强对“两烟”生产经营的监管力度,保证内管队伍走向专职化,专业化发展水平,保证我省“两烟”生产经营的规范有序化进行,我XX部门特严格贯彻省局有关于内管调研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管理局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了调研工作。为做好2019年度全省烟草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为明年全省的内管工作能够进一步得以开展,内管效力能够更上一层台阶而打下基础。现将调研整理报告如下:

一、部门内管专职人员建设情况:

我管理局目前设有专职内部管理人员XX名基本监督管理人员XX名,内部管理科长XX名,副科长XX名,基层内管员XX名。

现阶段,我管理局的内管员工作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办理日常的烟草经营监管工作,及时按照省局对内管的总体要求,根据内管预警信息对烟草经营的信息详情组织调查核实,对发生的异常不符内管要求的烟草经营业务按要求开展审调流程,并对其提出改进工作建议要求,并做好资料整理报告工作情况。

二、部门内工作开展现状;

自我管理局内管工作开展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国家总局下发的《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实施意见》,围绕烟草行业的发展与改革,切实将烟草管理工作落实到各烟草经营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活动,努力做到维护国家以及消费者利益。为此,我局特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规范制度建设,明确责任制度,充分发挥内部管理监督机构的职能作用,进一步规范烟草生产经营行为,使内管工作逐步走向信息化,增强内管工作实施力度。

三、内管工作问题与不足

在我局的内管工作实施进程中,虽在对于烟草经营行业管理规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我局的实际内部烟草监管工作中,我管理局还存在有突出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导致了管理效率与省局的总体要求还存在有一定程度的差距。我局主要存在有,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制度执行管理不够完善,内部监督检查过程不到位,部分内部专管人员的监督工作管理认识程度还不够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眼中的影响了我局的内部监管发展与执行进度,为此,我局特针对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解决出改进措施,为未来一年度的内部监管工作中打下基础,使得即将进入的20xx年度的内部监管工作得到实质的提升。

四、内管现状问题措施探讨

(一)如何对实行“两烟”有效监管

在现阶段的内部经营监管工作中,“两烟”生产经营的事前与事中管理已经成为内管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点。经过调研分析认为,作为内部监管部门应从如下几方面开展好监管工作。

1、明确工作目标。

各专卖内管部门应根据烟草专卖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经营要求,积极在事前参与商业企业“两烟”生产经营决策会议,监督企业签署的“两烟”生产经营制度并在此后对事中制度执行情况开展检查,及时提出监管意见和建议,加强“两烟”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管力度。

2、明确工作职责。

各专卖内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对局域内“两烟”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前监管职责。按时参加“两烟”生产经营部门相关会议,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有不符合行业规范要求或存在不规范隐患的条款、决策等提出修改建议,并跟踪监督其改进执行情况,督促相关部门严格落实。

3、提出目标内容。

各单位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紧抓“两烟”生产经营情况,各部门要加强与各“两烟”企业的沟通交流,加强密配合,全力推进此项工作深入开展。此外,各部门应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发现“两烟”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问题,并督促限期整改。对存在有在生产经营工作中执行不到位,改进措施走过场或不支持配合等问题的行为,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加强“两烟”管理力度。

五、如何对卷烟外流大户实施管理;

虽经过各个烟草内部监管局的配合与不懈努力,烟草商业企业的规范是建设模式已经初步确立,但是在当前的新市场环境下,如何规范兑换卷烟外流大户的管理与控制,已逐步建立规范有序,公平净增的卷烟外流市场秩序,则成为了烟草商业企业监管行业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

在实际的监管工作中,我们赢首先对卷烟外流商进行认真的分析与调查,调查外流大户的卷烟销量,以及卷烟销向,真正掌握外流大户的真正卷烟销量,正确判断其货存比,以便掌握其准确的销售流向,加强控制企业卷烟购销存量。此外,还应定期开展评估活动,对卷烟外流企业建立完整的大户档案,结合其实际情况,经营能力,以及进销存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记录,并对卷烟外流大户进行分类,以方便实行动态管理。

六、如何加强内管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监督工作水平;

烟草专卖内管队伍建设是做好各项专卖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全面提升专卖内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促进专卖内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监管局应首先加强对内管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各种岗位培训活动,提升部门内个人员的监管能力,实施领导带头观念建设,并建立健全聘用制度,提高部门人员的工作能力积极性。

七、如何展开审核管理,提高内部监管效率和力度.

在日常的监管工作中,应首先确立定期检查制度,对卷烟商业各个企业实行定期的检查与审核,并要求各个相关监督人员定期上报检查情况,并实行同级监督,不同级审核制度。加强内部的审核管理,并同时实行奖罚制度,提高员工的监管工作效率,加强内部的监管力度,已达到全局监管工作的不断提升。

以上是此次的调研报告,予以领导审核!

本文链接:https://www.fanwendu.com/gzbgfw/diaoyan/eq75jo.html

Copyright © 2024. 范文都 All right reserved. 黑ICP备20085142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